基于数学模型的无线通信系统窃密保护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02 22:06
目前研究的无线通信系统窃密保护方法多是在有线通信基础上研发的,有效性差,保密能力不好。为此,利用人工噪声干扰技术和信息加权技术建立一个新的统一的数学模型。在物理层上设置密钥和人工噪声,通过在合法用户上传递保密信息,非法用户上加入人工干扰降低窃听端的信噪比。为降低发射天线端的个数限制,利用有限码集特性在窃听端引入盲符号,实现无线通信系统窃密保护。为检测方法的有效性,设定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引入基于数学模型的无线通信系统窃密保护方法后,信道的保密容量平均增加0.2 bit·s-1·Hz-1,用户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保密无线通信系统模型构建
2 基于保密无线通信数学模型的无线通信系统窃密保护
2.1 无线通信系统人工噪声设定
2.2 基于数学模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加权方法
3 窃听用户端盲符号的引入
4 实验研究
4.1 实验参数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线安全通信系统设计方法研究[J]. 王倩,李喆,夏耘,曹建文. 通信技术. 2018(02)
[2]基于磁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J]. 陈磊,曾芮清. 通信电源技术. 2017(04)
[3]关于4G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 谢江,段锋. 中国新通信. 2017(10)
[4]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探讨[J]. 张小梅. 电子世界. 2017(07)
[5]基于人工噪声多用户MIMO系统的窃密算法[J]. 王舒,达新宇,褚振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6(11)
[6]MIMO无线通信系统总体资源效率测度方法研究[J]. 刘金铸,沈连丰. 通信学报. 2014(12)
[7]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性研究[J]. 薛岭. 通信电源技术. 2014(05)
[8]人工噪声辅助的保密通信及其窃听算法[J]. 杨鹏,吴飞龙.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9]有限字符输入系统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条件[J]. 崔波,刘璐,金梁.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4(06)
[10]无线保密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分析[J]. 左智成,李兴华. 广播电视信息. 2013(07)
本文编号:3650046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保密无线通信系统模型构建
2 基于保密无线通信数学模型的无线通信系统窃密保护
2.1 无线通信系统人工噪声设定
2.2 基于数学模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加权方法
3 窃听用户端盲符号的引入
4 实验研究
4.1 实验参数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线安全通信系统设计方法研究[J]. 王倩,李喆,夏耘,曹建文. 通信技术. 2018(02)
[2]基于磁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J]. 陈磊,曾芮清. 通信电源技术. 2017(04)
[3]关于4G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 谢江,段锋. 中国新通信. 2017(10)
[4]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探讨[J]. 张小梅. 电子世界. 2017(07)
[5]基于人工噪声多用户MIMO系统的窃密算法[J]. 王舒,达新宇,褚振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6(11)
[6]MIMO无线通信系统总体资源效率测度方法研究[J]. 刘金铸,沈连丰. 通信学报. 2014(12)
[7]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性研究[J]. 薛岭. 通信电源技术. 2014(05)
[8]人工噪声辅助的保密通信及其窃听算法[J]. 杨鹏,吴飞龙.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9]有限字符输入系统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条件[J]. 崔波,刘璐,金梁.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4(06)
[10]无线保密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分析[J]. 左智成,李兴华. 广播电视信息. 2013(07)
本文编号:3650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650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