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速率语音流的分级隐写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低速率语音流的分级隐写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普及,具有实时性、普遍性以及可提供可观隐藏容量的IP语音流引起了信息安全领域研究者们的关注,以IP语音流为载体的隐蔽通信技术也日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以IP语音中广泛存在的低速率语音流为目标载体,着重研究基于低速率语音流中的冗余特性及其隐写性能的不均衡性,并以此为依据探索非均衡、可分级的隐写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低速率语音编码后的码流仍存在冗余性的特点,深入分析低速率编码语音帧中的可隐藏位。通过对每个帧比特进行逐位置反的方式,采用感知的语音质量评价标准以及信噪比这两种客观语音质量评价标准来评价语音帧中各比特的冗余性,以确定低速率语音帧中的可隐藏位置;并以广泛使用的ITU G.729a为例,对G.729a语音帧的可隐藏位进行分析和标注。(2)借鉴相似度的思想,提出基于相似度匹配的隐写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对具有不同隐藏性能的冗余位以设置相似度阈值的形式调整嵌入操作对其的修改量。经实验论证,该方法可提供较高的不可感知性,且与传统的最低有效位替换方法相比可提供较优的语音质量。(3)从低速率语音帧中各比特对重构语音质量影响不等的特性出发,提出对其中的可隐藏位依据其性能进行分级的思想;并以此为依据,以尽最大可能降低嵌入操作对语音质量的影响为主要目的,提出一种自适应的分级隐写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容量下,所提方法的感知透明性明显优于传统方法。(4)为了达到不可感知性和隐藏容量间的最佳平衡,结合隐写编码策略,提出基于混合隐写编码的隐写方法。该方法根据不同可隐藏等级具备不等的隐藏性能的特点,在各等级上采用与之相适应的隐写策略,以提高整体的隐藏性能。经实验论证,该方法可在不可感知性和隐藏容量间取得较好的折衷,且较之已有方法具有更好的整体性能。
【关键词】:信息隐藏 隐写术 隐写编码 分级隐写 IP语音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1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20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9
- 1.2 信息隐藏与隐写术9-13
- 1.2.1 信息隐藏9-11
- 1.2.2 隐写术11-13
- 1.3 VoIP隐写的研究现状13-18
- 1.3.1 基于网络协议的隐写研究现状14-15
- 1.3.2 基于低速率语音流的隐写研究现状15-18
- 1.4 本文的篇章结构18-19
- 1.5 本章小结19-20
- 第2章 低速率编码语音帧的可隐藏位分析与标注20-29
- 2.1 低速率编码语音帧的可隐藏位分析方法20-22
- 2.2 ITU G.729a语音帧的可隐藏位分析22-26
- 2.2.1 ITU G.729a编码器简介22-24
- 2.2.2 基于客观语音质量评价的ITU G.729a语音帧可隐藏位分析24-26
- 2.3 实验结果及可隐藏位标注26-28
- 2.3.1 实验结果及分析26-28
- 2.3.2 可隐藏位标注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基于相似度匹配的低速率语音隐写方法29-36
- 3.1 相似度的定义以及隐藏性能评价29-30
- 3.2 结合相似度匹配的隐写思想30-31
- 3.3 基于相似度匹配的隐写方法31-33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33-35
- 3.5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自适应的低速率语音分级隐写方法36-47
- 4.1 可隐藏位分级的基本思想36-39
- 4.2 分级隐写的可行性论证及实验分析39-42
- 4.3 自适应的分级隐写方法42-43
-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43-46
- 4.5 本章小结46-47
- 第5章 基于混合隐写编码的低速率语音隐写方法47-54
- 5.1 矩阵编码算法47-48
- 5.2 基于混合隐写编码的隐写方法48-51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51-53
- 5.4 本章小结53-54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54-58
- 6.1 全文总结54-55
- 6.2 展望55-58
- 参考文献58-63
- 致谢63-64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春荣;;浅析语音编码的三个发展方向[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孙自力;宋玉凤;李忠强;;LPC10e编码的VB仿真及其应用分析[J];电声技术;2008年01期
3 闫瑞军;高航;;TMS320VC5509A在数字对讲机基带系统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8年05期
4 陈明义;马飞;;基于LPC—10声码器的极低速率语音编码算法研究[J];电子科技;2009年04期
5 贾亮;赵鹏飞;危国腾;;MELP声码器的算法研究及实现[J];硅谷;2009年23期
6 赵光;李晓毅;胡中豫;肖沙里;刘宇;徐志敏;;“日盲”紫外光通信系统中的语音编码方案[J];光通信技术;2006年11期
7 贾亮;赵鹏飞;危国腾;;混合激励线性预测低速率语音编码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0年03期
8 金静;张天骐;万义龙;杨超三;;TETRA与G.729语音编码算法的比较研究[J];电视技术;2013年15期
9 雒国成;蔡芳;;基于MELP算法的语音编解码器分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梁彦霞;杨家玮;李烨;;一种设计LBG初始码书的改进PNN算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华;高飞燕;李军红;;ACELP语音编码算法改进与仿真[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2 崔君霞;施浒立;裴军;;一类新型的基于SIGSO卫星的语音通信网络设计与研究[A];第七届卫星通信新技术、新业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翠;周遥;毛鑫萍;马永阳;;基于线性预测的自适应语音压缩感知[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黎明;高速光传输调制编码技术及网元互通的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梁彦霞;低速率多带激励线性预测语音编码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林泉;水声综合测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李晓明;语音与音频信号的通用编码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楼佳;基于网络QoS的AMR语音编码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效强;基于GSM的CSD信道加密语音实时通信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马庆利;甚低速率语音编码器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4 杨典兵;端到端保密通信中的类语音调制解调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5 王军;AMR-WB+编码算法关键技术及码流识别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6 陈洪亮;一种基于MBE低速率语音编码的研究与DSP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石亚楠;基于MELP的低速率语音编码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袁炜;基于VoIP的实时隐蔽通信模型及同步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铁莹;低速率语音编码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周文勇;基于DSP的极低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的实现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低速率语音流的分级隐写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5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65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