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矩阵渐近谱理论的频谱感知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随机矩阵渐近谱理论的频谱感知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频谱资源以及使用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作为一种有效的频谱共享技术,大大提升了频谱利用率,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数据处理已经成为当代的重要研究内容,而随机矩阵理论(Random Matrix Theory,RMT)在处理多维矩阵信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且在核物理、数字通信、金融等领域已经得到了诸多应用。在无线通信领域,随机矩阵理论已经被成功的应用到容量分析、性能分析以及接收机设计等诸多方面。因此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已经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特征值频谱感知算法,此类算法通过利用随机矩阵理论中特征值所具有的优良特性,在感知过程中不受噪声不确定的影响,且无需预先知道信号或信道的相关信息。首先,本文针对噪声相关的情况,对特征值频谱感知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应用随机矩阵理论研究了噪声相关下新的频谱感知判决阈值,仿真结果表明新的阈值在噪声相关的情况下明显优于采用M-P律的算法。其次,在噪声不确定的情况下对MME算法的能量效率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对感知时间的优化来获得最优的能量效率,并与能量检测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考虑到频谱感知过程中发生碰撞冲突的可能性,对发生碰撞冲突情况下的MME感知算法的能量效率进行了数学分析和仿真验证,并通过对感知时间和帧周期的联合最优化,获得了最优能量效率。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 随机矩阵理论 频谱感知 特征值 能量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专用术语注释表8-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频谱感知研究背景及现状9-10
- 1.2 随机矩阵理论研究背景及其应用10-12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课题来源12-13
- 1.4 本文结构安排13-14
- 第二章 频谱感知与随机矩阵理论14-28
- 2.1 频谱感知原理及方法14-19
- 2.1.1 发射机检测15-18
- 2.1.2 协作检测18-19
- 2.2 随机矩阵渐进谱理论19-22
- 2.2.1 随机矩阵19-20
- 2.2.2 随机矩阵渐进谱理论20-22
- 2.3 频谱感知中的随机矩阵理论22-27
- 2.3.1 基于RMT的频谱感知基本原理22-24
- 2.3.2 特征值感知算法24-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噪声相关下的特征值频谱感知算法28-37
- 3.1 系统模型28-31
- 3.1.1 信号模型28-30
- 3.1.2 噪声模型30-31
- 3.2 系统分析31-34
- 3.3 仿真结果34-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MME频谱感知算法能量效率优化分析37-47
- 4.1 引言37-38
- 4.2 系统模型38-39
- 4.3 算法及能量效率分析39-42
- 4.3.1 MME(Maximum-Minimum Eigenvalue)算法39-40
- 4.3.2 ED(Energy Detection)算法40-41
- 4.3.3 能量效率41-42
- 4.4 最优感知时间42-43
- 4.5 仿真分析43-46
- 4.6 本章小结46-47
- 第五章 碰撞冲突下MME算法能量效率分析47-56
- 5.1 引言47
- 5.2 系统模型47-48
- 5.3 能量效率分析48-50
- 5.4 帧周期和感知时间优化分析50-53
- 5.4.1 最优帧周期50-51
- 5.4.2 最优感知时间51-52
- 5.4.3 联合最优化52-53
- 5.5 仿真分析53-55
- 5.6 本章小结55-56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6-58
- 参考文献58-61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61-62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62-63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63-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婷婷;王建新;束锋;;合作频谱感知吞吐量和感知时间关系的研究[J];现代雷达;2009年05期
2 常帅;孔凡军;陈娟;郑学强;;协同频谱感知中的认知用户数优化[J];军事通信技术;2010年03期
3 汪一鸣;周刘蕾;;基于追踪定位的认知频谱感知解决方案[J];通信学报;2010年11期
4 岳文静;郑宝玉;孟庆民;崔景伍;解培中;;衰落信道下提高协作频谱感知能力的方法[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1年02期
5 韩勇;陈强;王建新;;合作频谱感知安全技术研究[J];通信技术;2011年06期
6 韩勇;王放;陈强;王建新;;一种信任度模糊分配的合作频谱感知算法[J];信号处理;2011年06期
7 蒋金波;王可人;陈小波;金虎;;频谱切换中基于频谱感知的链路保持概率[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1年06期
8 刘颖;杨震;;协作频谱感知系统中的结盟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9 秦臻;薛峰;梁继民;;最大系统效用合作频谱感知优化算法[J];信号处理;2013年02期
10 江晓林;顾学迈;何晨;;基于压缩感知的联合协作频谱感知算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文静;郑宝玉;;一种基于信道可靠性的协作频谱感知算法[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培;孟庆民;朱卫平;;一种可以减少感知时间的频谱感知方法[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郝博雅;周辉;孙斌;;基于权值的合作频谱感知算法[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吴昊;赵杭生;;基于三阶累积量的频谱感知技术研究[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冰玉;郑宝玉;岳文静;;一种基于串行网络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案[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冯子木;漆春梅;王军;李乐民;;协同频谱感知算法综述[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王翊;胡艳军;唐希雯;;一种改进的基于多阈值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法[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郑仕链;何斌;杨伟程;;认知无线电宽带频谱感知试验研究[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佳俊;黄清;孔勇;;基于小波变换的认知无线电宽带频谱感知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杨家胜;刘光斌;程俊仁;;基于压缩采样技术的认知无线电宽带频谱感知方法[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淑艳;认知无线电中频谱感知及资源优化分配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卿浩博;面向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感知理论与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杨雪洲;认知中继网络频谱感知与资源分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齐佩汉;稳健精细抗差异性频谱感知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乔晓瑜;基于频谱感知的动态频谱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李含青;基于压缩感知的宽带频谱感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欧扬;选择性协同频谱感知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刘思杨;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高效传输及频谱感知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9 王悦;认知无线电宽带频谱感知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黄俊园;认知无线网络序贯频谱感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君;认知无线网络中基于多节点的协作频谱感知技术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谷凯;基于GNU Radio的动态频谱感知及数据传输[D];海南大学;2015年
3 孟晨;基于稀疏组套索的宽频带频谱感知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魏亮;认知车载网中频谱感知算法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周瑞;基于信任度的认知无线电联合频谱感知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6 钱陆;基于数据并发传输的频谱感知系统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7 罗曼;认知无线电协作频谱感知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李然;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频谱感知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张蔚;基于动态压缩采样的宽带频谱感知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宋双;基于序贯检测的认知无线电协作频谱感知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随机矩阵渐近谱理论的频谱感知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6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