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超宽带无线定位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16:27

  本文关键词:超宽带无线定位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从超宽带技术被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允许应用在民用产品上之后,开始受到许多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而今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本地生活服务的融合,人们对基于位置的服务需求愈发强烈。超宽带作为一种特殊的通信体制,在无线定位方面具有抗多径衰落、强穿透力、高定位精度等优点,因此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无线定位技术。本文主要研究超宽带定位系统的测距定位。根据超宽带信号时间分辨率高的特点选择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测距。通过对IEEE802.15.4a信道模型仿真分析得出测距结果受非视距(NLOS)误差影响较大,而根据量化检测受噪声干扰较小的特点,本文提出采用电平量化检测的TOA估计,并依据线性卡尔曼的平滑处理,实验证明三电平量化检测有较好的TOA估计性能。定位方面,先介绍Chan和Taylor两个经典定位算法的实现原理及定位误差分析;针对Taylor算法对初始值要求高但定位精度较高的特点,采用融合的思想,提出先对初始坐标进行修正,再使用Taylor算法迭代定位。基于初始坐标修正算法实现方式为:先将TDOA定位模型的求解转化为求解无约束非线性最优化问题,并得到目标函数;针对最速下降法收敛速度慢和牛顿算法计算量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变尺度法的初始坐标修正算法。此外,为进一步优化算法,提出基于Armijo步长的变尺度法,并对改进变尺度法的全局收敛性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基于改进变尺度法的初始坐标修正算法,不仅能够降低定位优化算法对于初始坐标的要求,而且具有比传统最速下降法更高的定位精度和更快的优化收敛速度,满足Taylor级数展开法对初值的要求。最后将基于改进变尺度法和Taylor算法的混合算法与Chan算法、Taylor算法在蜂窝网络中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算法具有比传统定位算法更高的定位精度。
【关键词】:超宽带通信 变尺度算法 Armijo步长 到达时间差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5
【目录】:
  • 论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1.2 概述10-12
  • 1.2.1 超宽带通信技术10-11
  • 1.2.2 无线定位技术11-12
  • 1.3 超宽带定位的发展现状12-14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安排14-16
  • 2 超宽带通信系统16-33
  • 2.1 超宽带的定义16-17
  • 2.2 超宽带信号介绍17-20
  • 2.3 超宽带调制与多址接入20-25
  • 2.3.1 跳时多址接入20-23
  • 2.3.2 直接序列多址接入23-25
  • 2.4 IEEE802.15.4a超宽带信道模型25-30
  • 2.4.1 路径损耗模型26-27
  • 2.4.2 多径传播模型27-29
  • 2.4.3 小尺度衰落模型29-30
  • 2.5 IEEE802.15.4a超宽带信道模型仿真30-32
  • 2.6 本章小结32-33
  • 3 无线定位技术33-41
  • 3.1 无线定位方法分类33-38
  • 3.1.1 非测距定位方法33-34
  • 3.1.2 基于测距的定位方法34-38
  • 3.2 定位系统性能评价标准38-40
  • 3.3 定位误差来源及分析40
  • 3.4 本章小结40-41
  • 4 UWB信号的TOA估计41-52
  • 4.1NLOS的识别和抑制41-44
  • 4.2 基于线性卡尔曼滤波的TOA估计44-46
  • 4.3 基于电平量化检测的TOA估计46-50
  • 4.3.1 基于量化的二元假设检验46-49
  • 4.3.2 基于二元检验的TOA估计49-50
  • 4.4 TOA估计仿真50-51
  • 4.5 本章小结51-52
  • 5 超宽带无线定位算法52-72
  • 5.1 定位问题的描述52-53
  • 5.2 Chan算法与Taylor算法53-57
  • 5.2.1Chan算法53-55
  • 5.2.2Taylor算法55-57
  • 5.3 改进定位算法及其收敛性分析57-63
  • 5.3.1 变尺度法原理57-58
  • 5.3.2 改进变尺度法58-59
  • 5.3.3 算法步骤59
  • 5.3.4 基于修正后的初始坐标进行Taylor级数展开定位59-60
  • 5.3.5 改进变尺度法的收敛性分析60-63
  • 5.4 仿真结果分析63-67
  • 5.5 混合定位算法应用于蜂窝网络定位67-71
  • 5.6 本章小结71-72
  • 6 总结72-74
  • 参考文献74-78
  • 在学研究成果78-79
  • 致谢7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冬虎;张群;林永照;柏鹏;高昭昭;;码分多址定位中时延配对及非视距误差抑制[J];电波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2 景哲;;一种改进的RSSI井下定位算法[J];测试技术学报;2013年05期

3 苗晟;董亮;何丽波;姚绍文;;一种基于信息过滤的无线电定位方法[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4年03期

4 沈国清;高宪波;安连锁;张世平;;Chan-Taylor协同定位算法在电站锅炉泄漏定位中的应用[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4年03期

5 蔡新梅;;UWB技术在船舶避碰系统中的应用[J];船电技术;2014年03期

6 田子建;李宗伟;刘晓阳;王文清;方柯;石玉凌风;;基于电磁波及超声波联合测距的井下定位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7 杨洲;汪云甲;陈国良;张言哲;;超宽带室内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J];导航定位学报;2014年04期

8 韦子辉;冯正和;王志峰;孙少欣;;脉冲超宽带定位单元设计及应用测试[J];电视技术;2014年23期

9 后茜;林基明;周继华;刘俊;;LTE中抑制非视距误差的分层协同定位算法[J];电视技术;2015年17期

10 陈德章;唐皓;吴季达;;基于Chan和Taylor的TDOA协同定位算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1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牟大中;脉冲超宽带信号的非相干接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胡佳文;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空间坐标测量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3 樊启高;综采工作面“三机”控制中设备定位及任务协调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4 李鹏霄;光子辅助宽带微波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5 罗成名;链式传感网中煤矿井下移动装备位姿感知理论及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斐;宽带射频接收机前端低噪声放大器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马琳琳;超宽带室内定位标签关键技术的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3年

3 宫晗;多频段和超宽带天线的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峥;基于0.13μm CMOS工艺脉冲超宽带系统中高速低功耗ADC研究与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吴松林;超宽带信号指纹定位算法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陈颖;超宽带通信系统TDT同步算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7 陈宁宇;压缩感知超宽带系统中的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超宽带无线定位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71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9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