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二氧化硫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2 21:13

  本文关键词: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二氧化硫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二氧化硫 大气光学


【摘要】:二氧化硫是大气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二氧化硫具有高时空分辨率、高探测精度等优点。用两台Nd:YAG激光器泵浦两台染料激光器后,通过倍频晶体得到测量大气二氧化硫所需的两个波长,它们分别是λon=300.05 nm和λoff=301.5 nm。将两束光束用几组反射镜合为一束光束,经扩束镜6倍扩束后垂直发射进入到大气中。接收望远镜收集两个激光波长的大气后向散射信号,信号采集单元记录两个波长的后向散射回波信号的垂直高度分布。通过数据反演获得二氧化硫的高度分布。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合肥西郊董铺岛垂直高度0.3~1.6 km的二氧化硫在0~14 ppb范围内波动。最后分析并估算了该二氧化硫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的四个主要误差来源。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二氧化硫 大气光学
【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41127901) 青年科学基金(41205020)
【分类号】:TN958.98
【正文快照】: (1.Key Laboratory of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Radiation,Anhu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Hefei 230031,China;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0引言二氧化硫(SO2)是大气中最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顺星,胡欢陵,张寅超,刘小勤,谭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测量环境SO_2[J];中国激光;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守信,于军玲,纪立国,方小宝;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原理[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张大毛,王孟禄,纪玉峰,徐赤东,尹国盛;微脉冲激光雷达的技术[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谭立英,,马晶,秦汝虎;卫星间光学通讯波长的选择[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4 鲁君;李莉;林立;邬坚平;王红丽;陈长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J];化工环保;2011年04期

5 黄云碧;王铁冠;周家斌;;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J];化工时刊;2006年08期

6 白志鹏;董海燕;蔡斌彬;朱坦;姚学祥;;灰霾与能见度研究进展[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7 杜刚;;辽宁省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及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2期

8 牛牧晨;任福民;周玉松;张玉磊;高明;;北京市铁路站场大气颗粒物的特征与来源分析[J];环境工程;2007年05期

9 张龚,曾光明 ,蒋益民;湖南省酸雨现状与成因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Z1期

10 赵旭东;石丽娜;杨永顺;马小涓;;西宁市环境空气中TSP和PM_(10)来源解析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培涛;张寅超;赵曰峰;苏嘉;方欣;曹开发;谢军;杜小勇;;车载测污激光雷达光路分束设计[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鹏;张成军;张东兴;赵同科;刘宝存;李顺江;张军;李新荣;;以自然辩证法为指导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陈远翔;修光利;徐方圆;吴来明;解玉林;张大年;;封闭式馆藏博物馆内的颗粒物污染状况比较[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宏芳;隋平;邱丽霞;;福州市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A];第五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张永波;;制定广东省地方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吕森林;汪安璞;焦正;陈小慧;;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方法比较与进展[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7 王赞红;张灵芝;;污染城市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物形态特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张学敏;庄马展;王坚;曹超;;主因子分析法在厦门市可吸入颗粒物源解析上的应用初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李国会;陈天江;叶一东;向汝建;郑为民;雒仲祥;季云松;何忠武;;TEA-CO_2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回光探测[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季承荔;周军;;机载激光雷达信号Fernald前向反演的一种新定标方法[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复杂下垫面下空气污染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叶修松;机载激光水深探测技术基础及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3 刘晓环;我国典型地区大气污染特征的数值模拟[D];山东大学;2010年

4 张敏;远洋船基及上海地基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岑世宏;京津唐城市群大气PM_(10)和PM_(2.5)理化特征及健康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牛红亚;区域大气边界层内气溶胶粒子的单颗粒法解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乔玉霜;中原城市群大气颗粒物的理化特征及毒理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王华山;燃煤电站烟气SO_2和NO气体浓度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哲;中国典型地区碳质气溶胶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康辉;生物成因气溶胶的时空特征、来源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颖;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肖湘杰;醴陵市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环境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汪凯庆;辽宁省降水化学时空特征及影响降水酸碱性的气团来源分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贝贝;跨奥运期间北京市细颗粒物(PM_(2.5))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希良;开放源类大气微粒子排放特性与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6 黄佳;N_2O与Ir(100)表面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马卓;非排放源因素对龙岩市PM_(10)污染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郝亚明;重金属铅、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存备;焦作市大气颗粒物矿物组成及源解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克武;焦作市高新区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及水溶性离子分布特征[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良;;双波长一氧化碳激光器差分吸收微机检测系统[J];大连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2 谢品华,刘文清,魏庆农;大气环境污染气体的光谱遥感监测技术[J];量子电子学报;2000年05期

3 李先欣;刘文清;司福祺;周海金;徐晋;窦科;;广州亚运期间对流层NO_2和SO_2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测量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2年01期

4 童卫红;江东;周鼎富;杨泽后;陈涌;孙鹏;陈云亮;陈亦庆;;化学气体CO_2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告警技术的研究[J];激光技术;2007年05期

5 徐晋;谢品华;司福祺;李昂;窦科;刘宇;秦敏;王曼华;章勇;石鹏;刘文清;;奥运期间北京对流层NO_2柱浓度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观测与OMI的对比[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9年05期

6 杨泽后;周鼎富;陈涌;孙鹏;王建银;陈云亮;江东;候天晋;;差分吸收激光测污雷达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年S3期

7 赵敏杰;司福祺;江宇;薛辉;汪世美;周海金;刘文清;;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定标机构设计[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4年01期

8 洪光烈,张寅超,谭锟,胡顺星,曹开法,邵石生,刘小勤;基于参量振荡探测对流层CO_2的差分吸收雷达[J];光电工程;2005年03期

9 余诗华;张寅超;屈凯峰;;车载测污激光雷达电厂周边SO_2测量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06年03期

10 肖尚辉;唐才杰;江毅;汤俊;;基于波长扫描的差分吸收光纤煤矿瓦斯传感系统设计[J];光子学报;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顺星;胡欢陵;吴永华;周军;;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测量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下部臭氧[A];第九届(2001)全国大气环境与污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伟;;基于差分吸收技术的NO_2浓度测量技术研究[A];2010年全国发电厂热工自动化专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杨泽后;周鼎富;陈涌;孙鹏;王建银;陈云亮;江东;候天晋;;差分吸收激光测污雷达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C 激光技术与应用专题)[C];2006年

4 张高勇;张寅超;胡顺星;岳古明;胡欢凌;杨陆军;;SO_2吸收截面差测量及其在车载差分激光雷达中的应用[A];第九届(2001)全国大气环境与污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显峰;“孩子总是自己的好”[N];中国矿业报;2004年

2 张显峰;环境监测:中国黑马来了[N];科技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曲艺;甲烷与一氧化碳浓度光学检测[D];吉林大学;2006年

2 吴希军;基于光谱吸收的瓦斯检测技术及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尹世荣;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建模仿真及其信息处理算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达成;长程差分吸收检测大气方法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宁宁;差分吸收监测气体成分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3 生伟;CO_2激光差分吸收雷达光发射系统的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王亚吉;太阳辐射光谱的测量与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郑龙;CO_2连续波差分吸收激光雷达信号检测及数值处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4年

6 孙晓峰;利用LED检测甲烷浓度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田飞;散射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8 李新山;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性能分析及信息处理系统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二氧化硫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二氧化硫 大气光学




本文编号:511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511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b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