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OFDM调制的预失真算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OFDM调制的预失真算法研究
【摘要】: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量和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有限的频谱资源日益紧缺。宽带通信技术由于频谱利用率高,已成为无线通信发展趋势之一。其中OFDM技术凭着抗干扰能力强、频谱利用率高、支持宽带大容量通信等优点,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OFDM技术同时存在明显的缺点,其中之一就是高峰均比问题。高峰均比信号对功放的非线性特别敏感,易产生非线性失真。而且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的是宽带信号,所以宽带功放的记忆性失真不可忽略。目前,在保持宽带功放的线性放大范围的基础上,补偿非线性失真和记忆性失真为研究内容的预失真技术,已成为宽带功放线性化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解决宽带功放的非线性失真和记忆性失真,使OFDM技术更好得用于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同时提高功放的效率,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基本国策。本文拟在研究OFDM技术原理、宽带功放失真特性和宽带功放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两种针对OFDM调制的自适应预失真算法。第一种算法是从时域出发,是基于分离算法的自适应预失真,该方案通过发送合理的测试序列,结合分离算法,分别提取出宽带功放的记忆特性和非线性特性,并且用两张查询表分别对记忆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进行矫正和自适应更新。该方案已用于课题组的实际项目中,效果明显:ACLR小于40dB,功放的功率效率可提升10%~15%。第二种算法,是基于OFDM信号的特性,提出来的一种新的频域预失真技术,作者已申请了国家专利。该技术,通过一张查询表模拟出宽带功放的记忆性和非线性特性,可以一次性对宽带功放的记忆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进行矫正,经仿真效果显著。该OFDM频域预失真方案,结构简单且实用,大大减少了系统的复杂性,节约了成本。故将两种预失真算法,用于宽带无线系统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OFDM技术 功放 记忆非线性 预失真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53;TN722.7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符号对照表11-12
- 缩略语对照表12-16
- 第一章 绪论16-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6-1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7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17-18
- 1.4 本文的章节编排18-20
- 第二章 OFDM的系统概述20-32
- 2.1 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20-22
- 2.1.1 多载波频分复用20-21
- 2.1.2 正交频分复用21-22
- 2.2 OFDM系统的实现22-27
- 2.2.1 OFDM基本框图23-24
- 2.2.2 OFDM与快速傅立叶变换24-26
- 2.2.3 OFDM系统中的关键技术26-27
- 2.3 OFDM技术的优缺点27-29
- 2.3.1 OFDM系统的优点27-29
- 2.3.2 OFDM系统的缺陷29
- 2.4 OFDM技术的应用29-30
- 2.5 本章小结30-32
- 第三章 功率放大器失真特性32-44
- 3.1 功放非线性失真32-38
- 3.1.1 功放非线性失真的影响32-36
- 3.1.2 功放非线性的技术指标36-38
- 3.2 功放记忆性失真38
- 3.3 功放模型38-42
- 3.3.1 无记忆性功放模型39-40
- 3.3.2 有记忆性功放模型40-42
- 3.4 本章小结42-44
- 第四章 数字预失真技术44-54
- 4.1 功放线性化技术44-48
- 4.1.1 功率回退技术44-45
- 4.1.2 负反馈技术45
- 4.1.3 前馈技术45-46
- 4.1.4 预失真技术46-48
- 4.2 自适应数字预失真原理48-49
- 4.3 两种常见的自适应数字预失真49-52
- 4.3.1 基于查询表49-52
- 4.3.2 基于多项式52
- 4.4 本章小结52-54
- 第五章 OFDM调制的自适应预失真算法研究54-84
- 5.1 宽带功放模型54-55
- 5.2 宽带功放失真特性验证55-60
- 5.2.1 仿真环境设置55
- 5.2.2 AM-AM和AM-PM畸变的仿真验证55-58
- 5.2.3 星座图畸变的仿真验证58-60
- 5.3 基于分离法的预失真算法研究60-73
- 5.3.1 系统框图60-61
- 5.3.2 分离算法原理61-64
- 5.3.3 查询表置初值64-66
- 5.3.4 查询表自适应更新66-71
- 5.3.5 仿真结果71-73
- 5.4 频域预失真算法研究73-81
- 5.4.1 系统框图73-74
- 5.4.2 频域预失真器的设计74-76
- 5.4.3 自适应更新对查询表置初值76-77
- 5.4.4 对发送信号进行自适应更新77
- 5.4.5 仿真结果77-81
- 5.5 预失真算法的比较81-83
- 5.5.1 与现有功放线性化技术的比较分析81-82
- 5.5.2 两种预失真算法的比较分析82-83
- 5.6 本章小结83-8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84-86
- 参考文献86-90
- 致谢90-92
- 作者简介92-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洋;;浅议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新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01期
2 张煦;宽带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J];电信快报;2002年08期
3 裴昌幸;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电子世界;2004年11期
4 舒剑;宽带无线通信技术[J];有线电视技术;2005年04期
5 陈如明;;自主创新导向下的宽带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及发展策略思考[J];中国无线电;2006年06期
6 孙卓;彭木根;王文博;;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融合[J];电信技术;2007年02期
7 彭木根;王文博;;基于协同机理的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J];数据通信;2007年02期
8 陆建华;;协同宽带无线通信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09年06期
9 李栋;;高速铁路车地宽带无线通信方案比较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10 傅煜;刘健;;新型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同步算法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光喜;;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挑战[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凌峰;;等离子技术在宽带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前景[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贾连兴;陈四军;郑合锋;韩世刚;;一种基于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无线资源分配算法[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梁平;;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行为与宽带无线通信网络初期部署[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贺志强;牛凯;田宝玉;吴伟陵;;一种应用于宽带无线通信中的空时序列均衡算法[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杜洁;龚宇;;面向智能配电网的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7 张辉;赵鹏;;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增值业务特征冲突问题的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雪冬;;4G宽带无线通信网络及其关键技术[A];2004’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魏克军;侯自强;;宽带无线通信中MIMO信道的建模与仿真研究[A];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磊;;面向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分组传送技术[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魏星奎邋实习生 麻宏智;中科院新一代应急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移交我市[N];绵阳日报;2008年
2 记者 毛庆 张璐;中科院宽带无线通信研发中心入驻“无线谷”[N];南京日报;2010年
3 记者 赵霞;大力发展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N];中国电子报;2006年
4 记者 毛庆 通讯员 金传春 实习生 韩斌;中国联通游戏基地有望落户南京“无线谷”[N];南京日报;2010年
5 记者 韦铭 通讯员 王静;中科院在宁成功孵化首家宽带无线通信公司[N];南京日报;2012年
6 ;WIDAX引领宽带无线通信潮流[N];人民邮电;2002年
7 蒋廷玉 吴红梅;中国首个无线谷在宁现雏形[N];新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全盛;高速移动环境下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管理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吴斌;脉冲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阎啸;宽带多制式无线通信信号解调测试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军;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同步和信道估计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周雷;宽带无线通信中小波包多载波调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王秋才;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均衡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谢玉堂;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载波同步及天线校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石海;Turbo MIMO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9 张海霞;基于MIMO的未来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何松柏;宽带无线通信收发信机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振宁;应用于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100MHz模拟基带电路设计[D];东南大学;2016年
2 吴鑫桥;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Turbo均衡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3 张平;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OFDM调制的预失真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梁锡林;宽带无线通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李仁鹏;宽带无线通信系统预失真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黎来;适用于无人机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王东梅;宽带无线通信中基于压缩感知的信道估计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詹蓓蕾;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资源管理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孙秀明;宽带无线通信网络中自动重复请求机制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飞;宽带无线通信中的信道预测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20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52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