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全极化SAR图像MCSM-Wishart非监督分类方法
本文关键词:一种改进的全极化SAR图像MCSM-Wishart非监督分类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全极化SAR图像 复Wishart分布 H/Alpha/A分解 多分量散射模型(MCSM)分解 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ISODATA) 聚类算法
【摘要】:针对H/Alpha/A-Wishart非监督分类算法存在的未充分提取SAR图像极化信息和分类精度低等问题,引入多分量散射模型(multiple-component scattering model,MCSM)分解,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全极化SAR图像非监督分类的MCSM-Wishart算法。首先对全极化SAR图像进行MCSM分解,提取体散射、二次散射、螺旋体散射、表面散射和线散射极化信息,采用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iterative self-organizing data analysis technique,ISODATA)的非监督分类算法进行聚类;然后通过基于描述多视协方差矩阵的复Wishart分布的迭代分类得到分类结果。以南京溧水和盐城滨海湿地的ALOS PALSAR图像为研究数据,比较了H/Alpha-Wishart算法、H/Alpha/A-Wishart算法、MCSM-Wishart算法和监督-Wishart算法4种分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MCSM-Wishart分类算法在效率、总体准确率和Kappa系数等指标上均较原始分类器有一定的提高;将ISODATA聚类算法应用于复Wishart分布的迭代分类器中,可有效提高分类的精度。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全极化SAR图像 复Wishart分布 H/Alpha/A分解 多分量散射模型(MCSM)分解 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ISODATA) 聚类算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集成学习的星载全极化SAR图像分类与信息解译”(编号:4117132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尺度遥感信息协同处理与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编号:BK2012018)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成果(编号:SZBF2001-6-B35)共同资助
【分类号】:TN957.52
【正文快照】: 0引言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 SAR)系统是在传统的单极化、双极化和多极化雷达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主动微波成像系统,如何通过全极化SAR系统提供的极化信息对地物进行分类已成为全极化SAR图像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1]。传统的单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磊;刘伟;王志刚;;加权全极化SAR图像非监督Wishart分类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12期
2 郎丰铠;杨杰;赵伶俐;张兢;李德仁;;基于Freeman散射熵和各向异性度的极化SAR影像分类算法研究[J];测绘学报;2012年04期
3 王庆;曾琪明;廖静娟;;基于极化分解的极化特征参数提取与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2012年03期
4 赵伶俐;杨杰;李平湘;郎丰铠;史磊;;极化SAR影像弱散射地物统计分类[J];遥感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郎丰铠;杨杰;赵伶俐;张兢;李德仁;;基于Freeman散射熵和各向异性度的极化SAR影像分类算法研究[J];测绘学报;2012年04期
2 王兴玲;胡德勇;唐宏;舒阳;;基于Bayes决策的机载全极化SAR图像滑坡信息提取[J];国土资源遥感;2014年02期
3 郎丰铠;杨杰;李德仁;;极化SAR图像自适应增强Lee滤波算法[J];测绘学报;2014年07期
4 龙江平;丁晓利;汪长城;;极化方位角补偿信息支持下的植被参数反演[J];测绘学报;2014年10期
5 刘修国;姜萍;陈启浩;陈奇;;利用改进三分量分解与Wishart分类的极化SAR图像建筑提取方法[J];测绘学报;2015年02期
6 王馨爽;陈尔学;李增元;姚顽强;赵磊;;多时相双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土地覆盖分类方法[J];测绘学报;2015年05期
7 王馨爽;陈尔学;李增元;姚顽强;赵磊;;多时相双极化SAR影像林地类型分类方法[J];林业科学;2014年03期
8 陈军;杜培军;谭琨;;一种基于Pauli分解和支持向量机的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监督分类算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17期
9 张中山;燕琴;余洁;李岩;;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全极化SAR图像非监督分类算法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08期
10 张剑清;段艳;;一种结合分水岭与决策树C5.0的极化SAR分类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凌飞龙;面向植被识别的SAR图像分类方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程晓光;特征值非负约束下的基于模型的极化SAR分解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周访滨;测量数据误差分布的熵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4 郎丰铠;极化SAR影像滤波及分割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冯琦;基于SVM的多时相极化SAR影像土地覆盖分类方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2 裴静静;基于Freeman分解的极化SAR图像分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寇杏子;结合极化特征和图像特征的极化SAR图像分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杜芳芳;基于特征值和谱聚类的极化SAR图像分割[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赵磊;基于谱图分割的极化SAR影像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6 付海强;基于测量平差理论的PolInSAR植被垂直结构提取模型与方法[D];中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卢丽君;张继贤;王腾;;一种基于高分辨率雷达影像以及外部DEM辅助的复杂地形制图方法[J];测绘学报;2011年04期
2 万红林;焦李成;辛芳芳;;基于交互式分割技术和决策级融合的SAR图像变化检测[J];测绘学报;2012年01期
3 曹芳;洪文;吴一戎;;基于Cloude-Pottier目标分解和聚合的层次聚类算法的全极化SAR数据的非监督分类算法研究[J];电子学报;2008年03期
4 赵力文;周晓光;蒋咏梅;匡纲要;;一种基于Freeman分解与散射熵的极化SAR图像迭代分类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11期
5 杨磊;刘伟;王志刚;;加权全极化SAR图像非监督Wishart分类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12期
6 廖静娟;王庆;;利用Radarsat-2极化雷达数据探测湿地地表特征与分类[J];国土资源遥感;2009年03期
7 张海剑;杨文;邹同元;孙洪;;基于四分量散射模型的多极化SAR图像分类[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1期
8 杨杰;郎丰铠;李德仁;;一种利用Cloude-Pottier分解和极化白化滤波的全极化SAR图像分类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棉全;李永祯;王涛;王雪松;;一种新的全极化雷达信号处理方案设计[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9年02期
2 吕波;袁乃昌;;全极化干扰与极化滤波的对抗研究[J];现代雷达;2011年04期
3 李棉全;马梁;李永祯;戴幻尧;王雪松;;运动目标的全极化一维成像方法研究[J];宇航学报;2011年05期
4 王雪松;常宇亮;李永祯;戴幻尧;何密;肖顺平;;极化雷达的同时全极化测量与校准技术[J];科技导报;2011年26期
5 冯德军;王雪松;肖顺平;王国玉;;全极化高分辨雷达距离像统计识别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3期
6 马梁;李永祯;陈志杰;王雪松;;空间微动目标动态全极化回波仿真技术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2年03期
7 徐振海,王雪松,肖顺平,庄钊文;极化敏感阵列滤波性能分析:完全极化情形[J];电子学报;2004年08期
8 刘勇;李永祯;王雪松;吕彤光;;雷达目标全极化一维距离像的瞬时测量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9 史磊;李平湘;杨杰;;极化方位角对Yamaguchi参数分解的影响[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1年11期
10 张红;谢镭;王超;张波;吴樊;汤益先;;简缩极化SAR数据信息提取与应用[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邹晔;雷电院成功研制首套民用高分辨率全极化SAR雷达[N];中国航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东坤;P波段全极化SAR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何密;同时极化测量体制雷达的校准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华;全极化技术在雷达中的工程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辉;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海面风场与海浪遥感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丁维雷;基于全极化雷达的目标识别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4 刘笑菲;机翼共形全极化阵列雷达自适应抗干扰与误差校正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李尊良;全极化毫米波辐射计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6 戚任远;星载全极化SAR观测低频波段Faraday旋转效应分析与消除[D];复旦大学;2008年
7 蔡群峰;铁氧体全极化器[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8 任俊英;全极化SAR地物分类与极化方位角补偿[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棉全;全极化测量雷达信号处理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易恒;基于极化SAR数据的地表信息提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91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59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