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传感网协作通信路由设计与仿真分析
本文关键词:移动传感网协作通信路由设计与仿真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移动传感网 协作通信 动态网络 路由设计 仿真
【摘要】:根据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模式,研究了移动传感网节点间协作通信的实现方式及能耗控制问题。在动态路由协议DSR的基础上,设计了移动传感网络协作通信的自适应节能路由DSR-C,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DSR-C路由,能有效地减少移动传感网络的通信能耗,提高网络的生命周期和有效工作时间。
【作者单位】: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大学;
【关键词】: 移动传感网 协作通信 动态网络 路由设计 仿真
【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环境及安全监测无线传感网络系统研究”(编号:黔科合J字[2011]2204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TN929.5;TP212.9
【正文快照】: 1引言 移动传感网是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中传感节点可移动的网络类型,由若干移动的普通节点和一个可向外转发数据功能的中心节点或位置相对固定的上层网络基站组成,在军事、航空航天、消防救援、智能交通、医疗健康 等领域有所应用。 在移动传感网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中辉;李晓飞;;协作通信技术[J];数据通信;2009年05期
2 张超;廖晓光;王卫东;卫国;;基于功率最优化分配的选择性协作通信模式[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廖素引;徐磊;赵燕;李桂华;卫敏;;协作通信中网络拓扑结构的最佳中继定位[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2年07期
4 詹瑞;刘俊;;协作通信技术的研究进展[J];数字通信;2013年01期
5 杜伟华;刘紫燕;;两跳中继协作通信技术的研究与仿真[J];通信技术;2013年02期
6 范鹏;;协作通信及其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电信快报;2013年03期
7 徐永杰;;基于不同中继策略的协作通信技术研究[J];互联网天地;2013年04期
8 商敏红;;基于固定中继的协作通信性能分析与仿真[J];大众科技;2014年01期
9 李昌;阮秀凯;;协作通信中突发短帧信号的直接盲恢复[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4期
10 朱康辛,李珂,李建华,诸鸿文;同步协作通信的发送方时延性能比较[J];通信技术;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罗建中;覃团发;刘家锋;;编码协作通信中断性能与协作系数分析[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贤敬;王薇;赵丽平;郑明忠;郑宝玉;;无线移动网络的协作通信方案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吕志兴;;空时编码协作通信技术研究进展[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孟祥楠;李光球;;选择合并自适应协作通信系统的容量分析[A];浙江省电子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秋霞;仰枫帆;;正规LDPC码协作通信与点对点通信转化及比较[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季薇;郑宝玉;江若宜;;协作通信的能量有效性和时间有效性研究[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杜杨;曹傧;刘占军;;无线网络协作MAC机制研究[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蕾;LDPC编码MIMO多中继协作通信的性能研究和QC-LDPC码的优化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2 张燕;无线多天线协作通信系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Waheed ur Rehman(瑞曼);60GHz网络的协作通信和资源分配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姜华;无线通信系统的中继协作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卢昊;多中继协作通信的跨层设计与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赵雄伟;协作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7 祝开艳;基于编码的协作通信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8 陈纯锴;无线网络协作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9 季薇;无线协作通信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李屹;未来无线网络中协作通信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鑫;基于空间泊松点过程与社交网络的D2D通信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王帆;5G关键技术D2D的相关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孟凡梓;基于多点中继协作的动态多维协同能效优化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邹明荃;两用户多天线协作通信传输方案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5 赵尚卿;基于DF的认知协作通信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渊;协作通信下的联合传输技术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07年
7 黄开俊;机会协作通信系统性能及多用户协作通信系统资源优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8 姜烈;基于随机网络演算的协作通信性能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张硕;基于空时码的卫星协作通信系统传输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王丹;混合信道中协作通信系统性能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91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591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