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频段4G手机内置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本文关键词:多频段4G手机内置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手机天线 激光直接成型技术 多频段 可重构天线
【摘要】:伴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已经来临,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我们所使用的手机终端设备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现在正处于4G阶段,为了能够适应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所带来的冲击,手机终端的内置天线设计也需要进行一次改革,目前,手机终端天线趋向小型化、多功能化、稳定化发展。但是,天线的多功能化、小型化与稳定性是相互矛盾的。所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目前天线设计所考虑的最主要的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设计的手机内置天线不仅要包括3G和4G通信系统的工作频带,而且还应兼容2G无线通信系统的工作频带。因而研究和设计小尺寸、多频段、稳定性好的手机内置天线具有非常好的实践意义。可重构天线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研究和设计小尺寸多频段手机内置天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可重构天线的设计仅仅处在萌芽时期,仍然存在许多难题,而且大部分都偏向于理论设计。因此,对于手机终端可重构天线的研究与设计仍然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冲出种种阻碍。首先,本论文介绍了手机天线起源和发展历程,结合理论把常见的几种类型的手机内置天线做了比较分析,并介绍了目前广泛应用于手机天线加工设计的激光直接成型技术(Laser Direct Structuring)。其次,本论文简单介绍了天线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参数:方向图、方向性、增益、效率、输入阻抗、带宽等。简要的陈述了两种可能用在可重构天线设计当中的射频开关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类型。并结合实际例子对目前应用成熟的手机天线、型化与多频化技术方法进行了归纳。再次,针对当今内置手机天线设计难点和热点,本论文设计了一个新颖的内置手机天线:采用耦合馈电的地面环天线,其频段包括GSM850/GSM900/DCS1800/ PCS1900/UMTS2100/LTE2300/WLAN2400/LTE2500。对于频率可重构内置手机天线研究,本文又设计了一款通过改变馈电点位置来实现频率可重构的手机内置天线,可覆盖GSM850/GSM900/GPS1575/DCS1800/PCS1900/UMTS2100/ LTE2300/WLAN2400八个频段。最后对本论文进行总结,总结了多频段手机内置天线和可重构天线研究的意义,并指出了论文中所设计的天线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手机内置天线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手机天线 激光直接成型技术 多频段 可重构天线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828.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0
- 1.2 手机天线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0-12
- 1.3 激光直接线路成型(Laser Direct Structuring)12-13
- 1.3.1 LDS技术简介12-13
- 1.3.2 LDS技术的优势及发展趋势13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13-15
- 第二章 天线相关的知识和理论15-24
- 2.1 天线的定义15
- 2.2 天线的基本电参数15-18
- 2.3 手机天线的主要几种类型及其理论分析18-21
- 2.3.1 PIFA天线18-19
- 2.3.2 单级子天线(Internal Planar Monopole)19-21
- 2.4 微波开关基本理论21-23
- 2.5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手机天线小型化多频段技术24-38
- 3.1 天线小型化方法24-25
- 3.2 天线多频化方法25-37
- 3.2.1 地面开槽技术26-31
- 3.2.2 集总元件或电路加载技术31-34
- 3.2.3 耦合馈电技术34-35
- 3.2.4 可重构技术35-37
- 3.3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一种多频段共地环天线的设计38-52
- 4.1 天线的尺寸结构38-40
- 4.2 天线的设计及参数分析40-49
- 4.3 天线的仿真与测量结果分析49-51
- 4.4 本章总结51-52
- 第五章 一种多频段可重构天线的设计52-66
- 5.1 天线的设计思路52-55
- 5.2 天线的尺寸结构55-57
- 5.3 天线的设计及参数分析57-61
- 5.4 天线的仿真与测试结果分析61-64
- 5.5 本章总结64-66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6-68
- 致谢68-69
- 参考文献69-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艾青;;天线基础知识(三)[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2004年01期
2 邓超;李萍;;H形印制天线的仿真设计[J];江苏通信技术;2007年02期
3 王安国;张佳杰;王鹏;侯永宏;;可重构天线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4 张延涛;;一种基于蝴蝶结型的天线单元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质量;2013年02期
5 马汉清,郑会利;一种新型的宽带全向高增益天线[J];电子科技;2003年22期
6 齐子森;郭英;王布宏;侯文林;;共形阵列天线单元极化形式的优化设计[J];航空学报;2011年04期
7 Bill Schweber;;天线:无线信号链接的关键[J];电子设计技术;1996年11期
8 刘宏冰;调频天线的维护[J];西部广播电视;2003年03期
9 于大群;朱瑞平;夏琛海;;薄膜天线单元的初步研究[J];现代雷达;2009年10期
10 祝平;袁斌;刘楠楠;彭天昊;;一种高增益的可重构广角天线研制[J];电子技术;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明延;冯正和;张雪霞;;新型宽带双枝倒F平面集成天线[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逯贵祯;关亚林;;互补结构天线的辐射特性与散射特性研究[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孙保平;付纳新;;某型雷达天线单元组件的检验方法[A];2008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李勤毅;焦永昌;赵钢;王小明;;一种新型的微带反射阵天线单元及其应用[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郭胜刚;阮成礼;;方向回溯天线发展综述[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6 朱祖武;曹卫平;;用于探地雷达系统的宽带领结天线的研究与设计[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龙小专;谭佳玲;贾韶旭;;宽带Vivaldi天线的仿真与设计[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徐晓宁;李秀萍;;一种新型圆筒形双频带天线的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9 陈永锋;黄兴忠;;超方向性天线最优化综合方法研究[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穆欣;龚书喜;;双PIFA天线中应用蘑菇型EBG去耦合研究[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上海邮电设计院有限公司3G勘察设计院 宋威;天线美化新技术出炉[N];通信产业报;2008年
2 江苏捷士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捷士通科技:TD天线创新,助力产业发展[N];通信产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东;新型UHF近场天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郭琳;移动终端MIMO天线关键参数及测试验证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王夫蔚;阵列综合与天线雷达截面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赵辉;UWB-MIMO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程春霞;特定用途通信与导航天线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陈鸿;多枝节与折叠辐射体宽带多频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桐;认知无线电中超宽带与频率可重构天线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于松涛;宽带天线的可穿戴设计与雷达截面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宁;人体中心网络可穿戴天线及传播特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王煊;小型手持移动终端多天线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博;微带滤波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叶国华;机载宽带vivaldi天线及组阵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刘成丽;小型化多频段MIMO手机天线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周锦文;RFID近场天线应用及设计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庆;UHF RFID读写器天线设计与相控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才普;60GHz平面MIMO天线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伟业;移动终端中的多频段天线与MIMO天线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沈从松;面向LTE双极化方向图可重构天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马国明;方向图可重构天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梁家军;MIMO系统中的多天线设计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76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776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