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TDMA的Adhoc分簇定向路由协议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12:22

  本文关键词:基于TDMA的Adhoc分簇定向路由协议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定向天线 分簇协议 TDMA协议 定向路由协议


【摘要】:移动通信技术与无线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Ad hoc网络中新的问题与需要出现了:网络规模变大导致网络管理起来困难与缺乏效率;网络业务的多样性(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导致网络节点对网络带宽占用的动态性;网络的大规模性与业务的多样性对网络容量与安全性的较高要求;随着定向天线技术的发展,定向天线由于其独特的优点,被应用到Adhoc网络中,结合TDMA技术、网络分簇技术一起,解决Ad hoc网络中新出现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针对的应用场景是临近空间信息支持网络骨干网,该场景的网节点呈分簇分布,节点移动性较小,分组一跳距离较大。网络支持的业务速率动态范围较宽,业务有QoS质量要求,特别是分组时延具有实时性要求。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网络仿真验证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双网络TDMA分簇定向路由协议,将定向天线与TDMA信道接入机制、网络分簇机制结合起来用于Ad hoc中。首先提出了一种分簇的TDMA信道接入协议C-FPRP,并给出详细设计与仿真验证,本研究给出了一种全向网络与定向网络的时隙分配算法。详细分析了TDMA时隙分配方式对业务时延的影响,结果表明业务时隙的分配越分散,业务排队时延越小。仿真实验给出了C-FRPR协议的网络形成过程、拓扑变动重组过程。接着,对双天线定向路由协议进行详细研究。本协议节点使用定向天线与全向天线,全向天线用于网络的组建与簇结构的维护,定向天线用于高速数据的传输。仿真显示,本定向路由协议在降低端到端时延、减少分组平均跳数、提高信道空间复用率、提高网络容量方面有一定的改善与提高。
【关键词】:定向天线 分簇协议 TDMA协议 定向路由协议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意义和背景11-12
  • 1.1.1 Ad hoc网络的发展方向11-12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2-15
  • 1.2.1 定向路由协议分类12-13
  • 1.2.2 现有的定向路由协议简介13-14
  • 1.2.3 定向路由协议存在的问题14-15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5-16
  • 1.4 论文章节安排16-18
  • 第二章 定向路由协议相关理论介绍18-33
  • 2.1 定向天线18-22
  • 2.1.1 两种天线特性与适用特点20-21
  • 2.1.2 定向天线与全向天线的工作模式对传输距离的影响21
  • 2.1.3 定向天线对路由协议的影响21-22
  • 2.2 TDMA时隙分配算法22-27
  • 2.2.1 TDMA时隙分配算法与图着色问题关系22-23
  • 2.2.2 排队论在TDMA时隙分配中的应用23-24
  • 2.2.3 典型的TDMA协议24-27
  • 2.3 Ad hoc网络中分簇算法27-30
  • 2.3.1 分簇的拓扑结构的优点27
  • 2.3.2 典型的分簇算法27-30
  • 2.4 仿真平台介绍30-32
  • 2.4.1 网络模型30-31
  • 2.4.2 NS3网络模拟器31
  • 2.4.3 NS3模拟器的基本流程31-32
  • 2.5 本章小结32-33
  • 第三章 双网络定向路由MAC协议设计与分析33-66
  • 3.1 问题的提出及设计思想33-39
  • 3.1.1 针对的问题及分析33-34
  • 3.1.2 设计思想及网络模型34-39
  • 3.2 双网络定向路由协议MAC协议设计39-49
  • 3.2.1 全向网络C-FPRP协议39-45
  • 3.2.2 全向网络时隙分配算法45-47
  • 3.2.3 定向网络MAC协议设计47-48
  • 3.2.4 定向网络时隙分配算法48-49
  • 3.3 时隙分配对业务时延影响分析49-58
  • 3.3.1 可变速率业务50-53
  • 3.3.2 固定业务速率53-55
  • 3.3.3 仿真分析55-58
  • 3.4 仿真及结果分析58-65
  • 3.4.1 全向网络分簇拓扑的形成过程仿真58-63
  • 3.4.2 全向网络时隙分配算法仿真63-65
  • 3.5 本章小结65-66
  • 第四章 双网络定向路由设计与分析66-82
  • 4.1 问题的提出及设计实现66
  • 4.1.1 针对的问题66
  • 4.1.2 设计思想66
  • 4.2 双网络分簇定向路由协议66-68
  • 4.2.1 协议的基本要求67
  • 4.2.2 协议描述67
  • 4.2.3 簇首的选择方案67
  • 4.2.4 路由查找与维护67-68
  • 4.2.5 数据传输68
  • 4.3 数据结构描述68-71
  • 4.3.1 信息的存储68-69
  • 4.3.2 消息类型与格式69-71
  • 4.4 路由协议性能分析71-80
  • 4.4.1 性能评估71-72
  • 4.4.2 相关参数分析72-73
  • 4.4.3 仿真及分析73-80
  • 4.5 本章小结80-82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82-84
  • 5.1 本文的主要贡献82
  • 5.2 工作展望82-84
  • 致谢84-85
  • 参考文献85-8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力;王冠凌;;城市路口多相位智能交通信号控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尹铁源;纪玉玲;杨怀清;;城市交通干线信号优化控制仿真设计与开发[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4期

3 肖业伟,黄辉先,汤红忠;基于96单片机的智能交通信号机研制[J];兵工自动化;2004年04期

4 郭雪峰;黄辉先;汤红忠;宋作明;;基于Delphi的网络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J];兵工自动化;2007年02期

5 陈阳舟;张辉;杨玉珍;赵晓华;;基于中关村西区的区域协调模糊控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6 赵晓华;李振龙;于泉;张杰;;基于切换模型的两交叉口信号灯Q学习协调控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7 于泉;荣建;;基于模糊逻辑的过饱和交叉口定周期配时方案优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8 于德新;高鹏;杨兆升;;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区域交通控制效果评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王贵明;王金懿;;节源减排综合治理城市交通[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9年01期

10 王贵明;;综合治理改善我国城市交通状况的措施[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智勇;马凤伟;;城市交通信号的在线强化学习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石建军;于泉;;校选课教学相关问题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3 范跃祖;沈晓蓉;张海;何晓峰;;惯性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展望[A];2005年惯性技术科技工作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彭小红;刘国东;;单交叉口多相位模糊控制及仿真研究[A];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物流工程与中国现代经济——第七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5 杨晓光;袁长亮;林瑜;;TJATCMS——同济先进的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吕兵;翟润平;;基于类排队长度的交通干线模糊控制方法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建伟;向怀坤;曹泉;李锋;王钧生;;基于视频检测信息的干线双向协调控制系统[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于泉;刘金广;;中小城市智能交通控制平台设计方案研究[A];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姚庆明;李镇江;汤淑明;赵红霞;;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器的发展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严丽军;项n\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交通灯智能系统[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基于VR/GIS一体化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马增强;运动车辆视频检测与分割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袁满荣;昆明市主城区交通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郑贤清;基于交通录像资料的交通流参数测量和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樊大可;西安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探索[D];长安大学;2009年

6 首艳芳;基于群决策理论的交通区域协调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丹;城市交通信号灯的仿真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杨斯博;基于自组织多Agent系统的智能控制与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丁男;基于WSN的实时动态交通流数据获取相关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程志友;交汇水域船舶交通冲突作用机理及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炜;基于ARM的城市多路口智能交通控制器设计[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文乾;基于GPS/DR和GSM的车辆定位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缪国远;基于视频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杜立辉;城市快速路匝道优化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沈艳超;车辆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怀愚;静态图像的车辆检测算法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熊超;视频图像中运动车辆检测与跟踪技术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任要中;基于网络编码的交通通信网络组播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黄轶群;低功耗无线车辆检测传感器网络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胡永正;交叉口多相位智能模糊仿真控制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30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830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a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