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DPC-BICM-ID的物理层网络编码联合设计
本文关键词:基于LDPC-BICM-ID的物理层网络编码联合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迭代比特交织编码调制 物理层网络编码 LDPC码 联合设计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网络通信性能,提出了PNC-LDPC-BICM-ID的联合方案.该方案将信道编码、比特交织编码调制和物理层网络编码融于一体,在中继节点处采用双重迭代的BP译码算法,同时结合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映射方式,有效提高了通信系统的译码性能.通过仿真分析了系统中LDPC码长、列重以及交织对性能的影响;基于系统复杂度与误码性能折中的原则,确定了合适的系统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在现有联合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通信系统的误码率,验证了系统的先进性.
【作者单位】: 军械工程学院无人机工程系;
【关键词】: 迭代比特交织编码调制 物理层网络编码 LDPC码 联合设计
【基金】:装备预研基金重点项目(9140A25031113JB34074)
【分类号】:TN911.22
【正文快照】: 为提高物理层网络编码传输的可靠性,许多学者通过信道编码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联合设计降低通信误码率.Maria[1]提出一种Turbo码与物理层网络编码联合设计的方案(PNC-Turbo),该方案在中继节点对叠加和信号进行软处理,与未进行联合设计时相比有4.5dB的性能增益,但Turbo码的译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安;陶越;蔡跃明;;博弈论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专题讲座(三) 第5讲 物理层安全中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资源分配算法[J];军事通信技术;2014年01期
2 吕凌;于宏毅;;物理层网络编码分组的机会中继[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7期
3 罗文宇;金梁;黄开枝;;保障无线物理层安全的不适定理论与应用[J];信号处理;2011年11期
4 杨斌;;无线通信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年06期
5 邓锦辉;以太网物理层的一致性测试[J];电子产品世界;2003年05期
6 刘衍捷 ,汪一鸣;蓝牙测试模式实现及其物理层观测[J];中国无线电;2004年12期
7 张金宝;郑洪明;谈振辉;;一种基于块平均互信息率的物理层抽象算法[J];铁道学报;2010年03期
8 潘鹏贵;许力;林力伟;;无线网络中物理层网络编码策略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1年08期
9 洪涛;宋茂忠;刘渝;;切换天线发射的低截获率通信信号物理层安全传输[J];应用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李翔宇;金梁;黄开枝;;基于人工噪声的中继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机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文琪;李乐民;;3GPP LTE物理层关键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一平;;一种基于TD-SCDMA系统物理层原理的仿真实现[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3 任焱锋;;基于多天线的802.16e物理层仿真[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芮鹤龄;;高速环境对TD—SCDMA系统物理层影响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宇;唐勇;李雷;蒋建锋;饶敏;张明德;孙小菡;;考虑了物理层传输特性的IP-WDM光网络业务分级模型[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6 王月珍;;1xEV-DO Rev A与Rev 0的技术比较[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产品支持经理 安毅;破解WiMAX物理层测试瓶颈[N];通信产业报;2007年
2 ;IEEE 802.11系列标准巡礼[N];人民邮电;2002年
3 清水 编译;802.11n助力下一代无线局域网[N];计算机世界;2006年
4 清华大学 王砺锐;万兆将成为“法定”技术[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谢蔚;EPON核心技术分析[N];人民邮电;2004年
6 谢伟良 石涛 潘卫;WiMAX系统关键技术分析[N];人民邮电;2006年
7 ;面向光网的10G以太网核心技术[N];人民邮电;2001年
,本文编号:855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855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