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阵列波导光栅与光纤的对准耦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7 14:34

  本文关键词:阵列波导光栅与光纤的对准耦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阵列波导光栅 单模光纤 对准耦合 插入损耗 几何位置偏差


【摘要】:以2种不同截面尺寸的阵列波导光栅芯片(截面长×宽为6.0μm×6.0μm和4.5μm×4.5μm)与单模光纤的对准耦合为对象,基于光束传播法建立对准耦合仿真模型,分析输入端/输出端几何位置偏差对耦合损耗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实验验证,以指导AWG器件的耦合封装。研究结果表明:长×宽为6.0μm×6.0μm的截面光通道输入端横向位错、轴向间距和角度偏移的0.15 d B容差分别为0.77μm,19μm和0.57°,输出端横向位错、轴向间距和角度偏移的0.15 d B容差分别为0.77μm,18.00μm和0.49°;4.5μm×4.5μm截面光通道输入端横向位错、轴向间距和角度偏移的0.15 d B容差分别为0.69μm,18.00μm和0.57°,输出端横向位错、轴向间距和角度偏移的0.15 d B容差分别为0.68μm,19.00μm和0.71°;在耦合过程中,首先应考虑横向偏移误差和角度偏移,最后应考虑轴向间距误差。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5479) 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2AA040406)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JJ2010)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10162130004) 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ZKF-201401)~~
【分类号】:TN253
【正文快照】: 密集波分复用(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multiplexing,DWDM)凭借超大容量、扩容简单、性能可靠等优点成为当今光纤网络通信的首选技术,而DWDM系统主要依赖于波分复用/解复用器。阵列波导光栅(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AWG)复用/解复用器具有信道间隔小、插入损耗低且均匀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禄;马春生;秦正坤;汪玉海;张海明;张大明;刘式墉;;聚合物/二氧化硅混合型无热化阵列波导光栅参量的优化[J];光子学报;2008年03期

2 李德禄;;全聚合物型无热化阵列波导光栅参数的优化[J];电子器件;2012年06期

3 丁么明,张国平;阵列波导光栅复用器的研究进展[J];孝感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郑国兴,杜春雷;阵列波导光栅设计原理及优化[J];光子学报;2002年01期

5 戴道锌,周勤存,何赛灵,何建军;阵列波导光栅的简便模拟方法及应用[J];光子学报;2002年08期

6 万莉,王跃林;阵列波导光栅的最近研究进展[J];真空电子技术;2003年05期

7 陈思乡,孙晓斌,周芳,刘文;温度不敏感阵列波导光栅[J];光通信研究;2004年04期

8 刘辛,鲁平,刘德明;修正的光束传输法在阵列波导光栅中的应用[J];光子学报;2005年07期

9 鲁平,刘德明,张江山,刘辛;一种新颖的偏振不敏感的阵列波导光栅[J];光电工程;2005年04期

10 陈巧红,黄旭光,徐文成;阵列波导光栅器件及应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福源;王明华;;基于场分布高斯近似的阵列波导光栅光谱响应特性分析[A];浙江省光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新型光电技术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王菲;李艾泽;孙伟;赵禹;张海明;郑菊;张大明;姜振华;刘式墉;;基于铝掩膜技术的32通道氟化聚醚醚酮阵列波导光栅复用器[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赵禹;王菲;郑菊;张大明;马春生;刘式墉;衣茂斌;;铝掩模制作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复用器的工艺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郑菊;王菲;赵禹;张大明;马春生;衣茂斌;;用Stigmatic Points法设计低像差平场型33×33通道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鲁平;刘德明;阎嫦玲;张江山;;新型直波导阵列波导光栅的设计与仿真[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E 光电子器件技术专题)[C];2006年

6 李晗;马春生;张海明;徐元哲;秦正坤;鄂书林;张大明;;17×17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的研制[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安俊明;李俊一;吴远大;李健光;王红杰;胡雄伟;;基于SOI AWG的单纤三向器研制[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贾科淼;唐衍哲;李柏阳;杨建义;江晓清;吴亚明;王跃林;;采用MMI结构研制具有平顶谱特性的AWG[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大明;李德辉;赵禹;王菲;马春生;刘式墉;衣茂斌;;32通道聚合物AWG参数优化[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翔;阵列波导光栅的偏振补偿和损耗均匀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陆思;低损耗平场聚焦阵列波导光栅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郎婷婷;基于新型阵列波导光栅的波分复用和接入网平面波导器件[D];浙江大学;2009年

4 李德禄;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的温度特性和无热化[D];吉林大学;2008年

5 周立兵;硅基二氧化硅型阵列波导光栅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秦政坤;硅基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器件波谱响应平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郭文滨;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的优化设计和软件实现[D];吉林大学;2004年

8 周勤存;硅基二氧化硅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件的研究制作[D];浙江大学;2004年

9 张海明;硅基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器件的优化设计和实验制备[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黄华茂;基于硅纳米线的阵列波导光栅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飞;多通道阵列波导光栅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卫世昭;基于AWG的2bit光延时集成器件的研究与制备[D];东南大学;2015年

3 高文滔;硅基集成多通道高性能阵列波导光栅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4 冒进斌;基于阵列波导光栅的偏振控制技术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5 李雪梅;阵列波导光栅的传输理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上官成木生;阵列波导光栅复用器的传输特性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蕾;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的设计与制备测试[D];吉林大学;2008年

8 刘海平;紫外写入法制作阵列波导光栅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夏舸;阵列波导光栅的空间频域特性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邱炎涛;片上光互连中阵列波导光栅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62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262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d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