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离子束溅射氧化铪薄膜的能带特性

发布时间:2017-12-07 19:03

  本文关键词:离子束溅射氧化铪薄膜的能带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材料 氧化铪薄膜 离子束溅射 光学带隙 调整方法


【摘要】:氧化铪是高激光损伤阈值薄膜领域内一种重要的高折射率材料,其禁带宽度和Urbach带尾宽度直接影响到薄膜的吸收和激光损伤阈值。针对离子束溅射沉积法制备的氧化铪薄膜,以基板温度、离子束电压、离子束电流和氧气流量为主要制备参数,提出了基于正交实验的光学带隙调整方法,并采用Cody-Lorentz介电常数模型表征了薄膜的禁带宽度和带尾宽度。研究结果表明,当置信概率为90%时,在影响氧化铪薄膜禁带宽度的制备因素中,影响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基板温度、离子束电流和氧气流量,采用低基板温度、中等离子束电流和低氧气流量制备参数组合,可以获得高禁带宽度的氧化铪薄膜;对带尾宽度影响最大的制备参数是基板温度,其他参数影响不显著,在高基板温度下可以获得较低的带尾宽度,这表明氧化铪薄膜的无序度较低。
【作者单位】: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天津市薄膜光学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可调谐激光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05145,61235011) 天津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5JCZDJC3190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4 M560104,2015T80115)
【分类号】:O484
【正文快照】: 2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可调谐激光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0231001-1氧化铪(HfO2)是紫外到近红外波段重要的高折射率材料之一,具有较高的禁带宽度和高激光损伤阈值,且耐腐蚀、易于制备,在激光光学薄膜尤其是在高损伤阈值激光薄膜技术领域具有广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维婔;张汝贞;郭贻诚;;离子束溅射非晶软磁薄膜[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2 黄壮锐,姜祥祺,陈国梁;离子束溅射淀积速率的计算[J];真空科学与技术;1990年01期

3 申林,熊胜明,刘洪祥,李凌辉,张云洞;氧化物激光薄膜的离子束溅射制备技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12期

4 王培禄,刘仲阳,姜景云;离子束溅射沉积角对Ni/Si膜界面特性影响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5 齐红基,程传福,袁景梅,邵建达,范正修;用离子束溅射方法制备的钛薄膜表面形貌分析[J];光学学报;2003年04期

6 刘毅楠,马月英,曹健林;高反射率13nmMo/Si多层膜[J];光学仪器;2001年Z1期

7 顾培夫,李海峰,章岳光,刘旭,唐晋发;用离子束溅射淀积的氧化物薄膜的折射率[J];光学学报;2002年03期

8 邸建华;;用离子束溅射法沉积铝掺杂氧化锌薄膜[J];发光快报;1989年06期

9 邵建达,范正修,王润文;离子束溅射铂膜沉积速率的温度效应[J];中国激光;1996年10期

10 贾嘉,陈新禹;离子束溅射工艺中的基片温度及其控制方法[J];光学仪器;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朱昌;;新型离子束溅射源沉积速率的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李刚;孙龙;;离子束溅射镀膜技术[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申林;熊胜明;刘洪祥;李凌辉;张云洞;;氧化物激光薄膜的离子束溅射制备技术[A];第七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专辑[C];2003年

4 贾嘉;陈新禹;;离子束溅射工艺中的基片温度及其控制方法[A];2004年光学仪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洪祥;熊胜明;张云洞;;离子束溅射制备Pick-off反射镜[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刘贵昂;;双离子束溅射淀积DLC膜的导电特性[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一九九六·第六期)——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6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7 金成刚;吴雪梅;诸葛兰剑;;双离子束溅射室温沉积生长SiC薄膜[A];第十三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陈亮;张曙;邓书康;陈刚;高立刚;阚家德;杨宇;;离子束溅射BST薄膜的制备及结构分析[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9 梁广兴;;原位退火离子束溅射和热蒸发四元叠层法制备CIGS薄膜与表征[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10 邓书康;陈刚;高立刚;陈亮;俞帆;方静华;杨宇;;离子束溅射生长非晶Si薄膜的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季一勤;离子束溅射高性能SiO_2薄膜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定;离子束溅射氧化物薄膜的中红外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

2 袁文佳;离子束溅射制备光学薄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朱志强;Ln_(0.5)Sr_(0.5)CoO_(3-δ)(Ln=La,Pr,Nd,Sm,Eu)薄膜阴极材料制备与性能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4 林炳;软X射线多层膜膜厚分布均匀性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2年

5 甘韬;离子束溅射制备FeGa薄膜及其磁传感性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强;离子束溅射法制备La_(0.5)Sr_(0.5)CoO_3薄膜的拉曼谱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63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263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b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