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立方体与银膜耦合结构的电场特性
本文关键词:纳米银立方体与银膜耦合结构的电场特性
【摘要】:纳米金属颗粒及其与金属膜的耦合结构具有比单元结构更优越的物理性质。为了给实验研究纳米银立方体和银膜耦合结构在传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运用FDTD方法数值分析了纳米银立方体与银膜耦合体系在波长为514.5 nm的激光激发下的电场性质。结果表明,耦合结构的电场分布与纳米银立方体的大小、及其与银膜间的介质层厚度有关;纳米银立方体与银膜耦合结构局域电场比纳米银立方体的局域电场强;当其间没有介质层时,局域电场主要分布在纳米银立方体的上表面顶点;当有介质层时,局域电场会有部分转向高折射率介质层中。因此,可根据需要,通过调控纳米银立方体的大小及其与银膜间的介质厚度来获得理想的局域电场。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608085MA21)
【分类号】:O482.4;TB383.1
【正文快照】: 0引言金属微纳结构、金属纳米颗粒的独特光学性质及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1],使表面等离激元在各交叉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2-3],已发展形成表面等离激元学。表面等离激元有两种基本模式: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Polaritons,SPP)和局域表面等离激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丽洁;赵俊锋;;表面等离子波导改进LED发光效率的研究(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年07期
2 秦沛;任玉;刘丽炜;胡思怡;冯悦姝;刘颖异;岳婕;;金属纳米颗粒等离激元共振增强非线性介质谐波的发展现状[J];中国光学;2016年02期
3 郑妍;孙玉锋;邢砾云;代广斌;常天英;夏良平;王敏;郎金鹏;崔洪亮;;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的小型化实时在线海上溢油监测系统(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11期
4 倪蕾;沈川;李浩;刘凯峰;韦穗;;GSP插入LCOS的可行性探讨(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06期
5 王五松;张利伟;张冶文;;表面等离子波导及应用[J];中国光学;2015年03期
6 朱凝;李浩;张辉;;超薄金属膜V-型槽等离子波导的定向耦合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05期
7 何皓;张涛;姚佳;李传宇;周连群;王毅;李明宇;黎海文;董文飞;;多孔分子印迹膜修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微囊藻毒素LR检测传感器[J];光学精密工程;2015年03期
8 栗大超;李国卿;张晶鑫;于海霞;徐可欣;;GGBP蛋白修饰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微创血糖检测仪[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9期
9 雷建国;刘天航;林景全;高勋;厉宝增;;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若干新应用[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斌;童朝阳;刘志伟;穆f^惠;丁志军;曹椺;;基于适配体-表面等离子共振的生物传感技术及应用[J];发光学报;2017年08期
2 易明芳;祝祖送;李伶利;;纳米银立方体与银膜耦合结构的电场特性[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年07期
3 赵芳;黄雪玲;葛丽雅;吕敬章;黄欣迪;何庆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7年03期
4 郭怡光;关瑾;;分子印迹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J];辽宁化工;2017年02期
5 蓝锦龙;顾铮;唐雄;;两类典型光纤型SPR传感器的理论模型比较[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年09期
6 蔡忠洋;魏鹏琪;马学鸣;;基于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便携式无创血糖检测[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6年02期
7 王文伯;郭宝山;;太赫兹波段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播距离的调控[J];光子学报;2016年02期
8 傅博强;陈敏t,
本文编号:1278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278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