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性光学的多通道混合纠缠态
本文关键词:基于线性光学的多通道混合纠缠态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光学的多通道混合纠缠态方案。最初的混合纠缠态是在连续变量猫态和分离变量单光子量子比特之间产生。该方案基于线性光学元件,利用分束器在初始混合纠缠态基础上产生多通道混合纠缠态(M组)。在此基础上,对每对混合纠缠态相对初始混合纠缠态的保真度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保真度随所分份数多少及猫态大小的变化关系。这种多通道混合纠缠态将会为涉及分离变量与连续变量的多通道量子信息传输及存储、量子网络节点信息分布等提供重要的资源。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1008006;11274212;61405108;1167420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301404)
【分类号】:O413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量子信息科学的蓬勃发展,作为量子信息处理中重要资源的量子纠缠得到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如今,人们利用量子纠缠已经能够完成一系列经典信息过程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如量子密集编码[1,2]、量子远程传送[3,4]和量子纠缠交换[5,6]等。根据所利用的量子变量的本征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勋立,王中阳,徐至展;利用受控—受控—非门纯化混合纠缠态[J];量子光学学报;2000年03期
2 许梅;何谓纠缠态[J];现代物理知识;2005年03期
3 于立志,龚仁山;通过四个纠缠态粒子来实现未知的三个纠缠态粒子的量子几率隐形传输[J];量子光学学报;2005年01期
4 章礼华;;利用腔衰减进行两原子纠缠态的制备[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章礼华;杨名;曹卓良;;基于腔衰减的未知原子纠缠态的浓缩方案[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年04期
6 张英俏;;基于纠缠转换秘密共享一个任意两原子纠缠态(英文)[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于立志;龚仁山;;利用纠缠交换实现多原子纠缠态纯化[J];量子电子学报;2008年03期
8 姚春梅;;利用部分纠缠态确定性实现量子远程态制备(英文)[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9 苏晓琴;肖云峰;聂合贤;王金来;辛俊丽;;基于腔QED的原子纠缠态的制备过程[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吴威;程丽红;;腔中捕获原子团间的纠缠态[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刘晓静;张斯淇;马季;吴向尧;;两电子、三电子纠缠态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2 沙金巧;方建兴;;N粒子W纠缠态的隐形传输[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詹佑邦;王郁武;;基于腔QED的原子纠缠态的辅助克隆[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王荣军;张涌;夏慧荣;;由半导体产生纠缠态光子对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5 刘金明;王育竹;;利用两对纠缠粒子远程制备一个两粒子纠缠态[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向少华;宋克慧;施振刚;谌雄文;;噪声环境中两粒子纠缠态的纠缠消相干[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叶明勇;张永生;郭光灿;;利用一般的纠缠态进行确定性的远程态制备[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刘奎;崔淑珍;张俊香;郜江瑞;;连续变量纠缠态的条件量子克隆[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9 吴熙;陈志华;张勇;陈悦华;叶明勇;林秀敏;;相位门的实现和多粒子纠缠态的制备[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10 曹小鸽;李福利;;利用相干减光子操作产生光场三体纠缠态[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张巍巍;量子物理或可“操纵”过去事件[N];科技日报;2012年
2 常丽君;瑞士科学家为量子“纠缠”分类[N];科技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英秋;多光子纠缠态的制备和多量子比特系统的Bell型不等式[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刘欣;腔QED和电路QED中的纠缠态和量子逻辑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凌超;基于耗散的纠缠与压缩[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洪奇;连续变量纠缠态新表象的构建及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5 赵艳;基于腔QED的原子纠缠态浓缩与传输[D];安徽大学;2012年
6 许金时;光子纠缠态制备、应用及演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杨荣国;多色多组份纠缠及高阶横模纠缠态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8 姚星灿;高亮度多光子纠缠态的制备和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唐绪兵;连续纠缠态表象在理论量子光学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郭彦青;腔QED体系中制备两原子纠缠态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茂生;量子计算中几个问题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金钊;基于腔的输入输出过程实现纠缠态分析和量子克隆[D];延边大学;2015年
3 林慧英;基于纠缠态的量子秘密共享协议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4 畅帅;纠缠态的对称与非对称近似克隆的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陈娟;电路QED系统中两种纠缠态的制备方案[D];温州大学;2015年
6 李芳;利用相干反馈实现对纠缠态光场制备的操控[D];山西大学;2015年
7 吴柳雯;基于四粒子欧米伽纠缠态的隐形传态[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敏;利用楔角KTP晶体实现低阈值NOPA腔运转[D];山西大学;2014年
9 杨瑞;倍频过程中的级联纠缠[D];山西大学;2014年
10 庞朝前;量子系统的稳定性与区分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07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307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