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新型氮化锗材料的第一原理原子尺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种新型氮化锗材料的第一原理原子尺度研究 出处:《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第一原理框架下的平面波+赝势方法,对Ge_3N_4的三种新结构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四方、单斜和正交结构的氮化锗满足力学和热力学稳定条件,都可以稳定存在.o-Ge_3N_4的抗剪切能力和硬度都是三者之中最高的.本文得到了三种相的声子谱,即介电函数、能量损失谱和光吸收谱;研究发现在可见光区域三相的吸收都很弱,主要呈现出紫外吸收特征.介电函数虚部的峰值是由N-2p轨道的电子向Ge-4s和4p轨道跃迁形成的.声子谱表现出N原子和Ge原子杂化的特征.此外,也成功地得到了静态介电常数和离子体频率.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501392)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2A140010)
【分类号】:O472
【正文快照】: 0引言IV族元素的氮化物(Si3N4,Ge3N4,Sn3N4)通常都属于直接带隙半导体,而且具有优异的力学、物理和热力学性能,例如:硬度高、耐磨、耐腐蚀、带隙宽度可调、高温下性质稳定等[1,2].研究表明,此类材料适合作为光纤、发动机配件、光催化剂、发光二极管和覆膜材料,可应用于汽车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梓忠,黄美纯,张志鹏,李开航,庄宝煌;复杂材料体系的第一原理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2 谢谦,黄美纯;从第一原理反演计算同类原子间的对势[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3 吴新华;伊厚会;;氮化铟(000鈇)表面结构的第一原理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4 陈律;文韬;;B32-LiAl点缺陷结构的第一原理计算[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吴新华;;InN(0001)表面结构的第一原理研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年09期
6 申江,王奕,陈难先,伍瑜;Ni_3Al中择优替位的第一原理势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7 刘亚明;戴宪起;姚树文;侯振雨;;ZnO(10■0)非极性表面的第一原理研究(英文)[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年02期
8 罗志成;张国英;梁婷;李丹;朱圣龙;;水在金属镁表面吸附的第一原理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徐序;王莹莹;罗凌虹;吴也凡;朱棉霞;;立方ZrO_2结构稳定性和热弹性性质第一原理研究[J];中国陶瓷;2013年01期
10 张芳英,朱圣龙,滕英元;氧气在Al(001)面吸附的第一原理研究[J];科学通报;2004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元南;;铀铌合金的第一原理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2 高雪;尚家香;张跃;;材料热力学性质的第一原理晶格振动计算研究[A];2005年功能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孟醒;黄祖飞;徐晓光;孙源;陈岗;;钙钛矿型LuNiO_3电子结构的第一原理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龙兴贵;杨茂年;彭述明;;具有点缺陷钛钒合金的第一原理[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5 吴玉喜;刘实;王元明;;过渡族金属元素对TiT2中He合金化效果的第一原理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彭述明;杨茂年;龙兴贵;赵鹏骥;罗顺忠;徐志磊;;Bcc和Laves相结构合金及其氢化物的第一原理[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7 程大勇;王绍青;叶恒强;;第一原理研究空位和Si与Al的∑5(210)[001]晶界的相互作用[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平;邓胜华;吕广宏;张颖;王天民;;Ti杂质对Al晶界影响的第一原理研究[A];2005年全国计算材料、模拟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张颖;吕广宏;王天民;邓胜华;;杂质镓在铝晶界中作用的第一原理研究[A];2005年全国计算材料、模拟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彭平;韩绍昌;胡壮麒;;Ni基单晶合金中γ/γ'相界Re合金化的强韧化效应的第一原理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红州;若干金属及金属氢化物极端条件下材料物性的第一原理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6年
2 陈敏;钴基高温合金的元素占位及相分配的第一原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高旺;贵金属表面若干催化过程的第一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孟醒;ABO_3类稀土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第一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云江;镍基合金力学性能与元素分配行为的第一原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何以广;氢和氦高压物性的第一原理分子动力学研究及实验探索[D];清华大学;2010年
7 陈征征;结构材料中杂质复合缺陷的第一原理电子结构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8 徐晓光;储能材料电子结构及性能的第一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聂耀庄;金属晶格稳定性与热学性质第一原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黄贵洋;ZnO中掺杂与扩散性质的第一原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达;N、F单掺及共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的第一原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2 常昊;氢吸附导致的SiC表面金属化的第一原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3 陈红蕾;Mg-Al-RE(RE=Gd,Y)合金固溶与时效过程的第一原理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4 刘士余;金属钛和金属间化合物钛铝氧化的第一原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宋祝昕;Al-Cu-Mg合金析出相的第一原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杨峰;Al_(13)I_n~m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H在MgH_2表面的吸附扩散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8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308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