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半导体激光光栅外腔光谱合束压窄光谱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3 21:42

  本文关键词:半导体激光光栅外腔光谱合束压窄光谱的理论研究 出处:《强激光与粒子束》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半导体激光阵列 光谱合束 光谱压窄 变形棱镜


【摘要】:介绍了一种减少半导体激光器阵列光栅外腔光谱合束(SBC)整体光谱展宽的方法,通过加入一组变形棱镜对传统光谱合束结构进行了改善。变形棱镜的作用实现减小半导体激光线阵输出光斑宽度,减小入射到光栅上的入射角度进而减小整体的光谱线宽。采用发光单元宽度为100μm、周期为500μm、由19个发光单元组成的常规CM-Bar条进行光栅-外腔光谱合束技术的理论推导及软件模拟,得到了光谱线宽为3.2nm。与通过增大柱透镜焦距来减小光谱线宽的方法相比,此方法的优势是保证了整体光谱合束的整体结构在500mm以内,使得各个发光单元有足够反馈量,抑制光束间串扰,保证合束后的光束质量和效率。
【作者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军装甲兵驻长春地区军事代表室;
【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20150204068GX)
【分类号】:TN248.4
【正文快照】: 2.陆军装甲兵驻长春地区军事代表室,长春130103)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具有电光转化效率高、体积小、可靠性高等优点,但是由于其波导结构及芯片封装等因素的限制,光束质量变差和空间亮度不高[1-3],限制了其在激光照明、抽运固体激光器或光纤激光器、材料加工和军工等领域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致刚;李文萃;刘永刚;宣丽;;双重复合式液晶/聚合物电调谐光栅的制备[J];物理学报;2008年11期

2 万玲玉;张卫平;杨庆怡;韦文楼;;基于双光栅衍射成像效应的光栅实验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10期

3 马雪梅;张卫平;黄创高;黄宇阳;韦文楼;;基于光栅衍射的实验分析[J];大学物理实验;2010年04期

4 田志伟,施永强;用位相光栅进行图象相减[J];中国激光;1985年03期

5 易明;杨选民;;几种位相光栅机械移动的效应和理论[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6 闵春宗;倾斜光栅的衍射花样[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7 周晨波;圆径向相位光栅复制方法研究[J];光学学报;1990年08期

8 吴若;伴随光栅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9 吴春梅,申宗仁;光栅衍射实验新方法[J];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10 樊叔维;任意槽形光栅衍射特性的矢量理论分析与计算[J];光学精密工程;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学东;夏兰;马伟新;;光栅拼接三维旋转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滕树云;陈小艺;程传福;;光栅的类泰伯效应[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张卫平;万玲玉;杨庆怡;黄萌;郭月波;;光栅的汇合光谱特性和双光栅衍射成像仪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六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梁磊;忽满利;徐琴芳;向光华;孙浩;;点匹配模式方法计算光栅衍射效率[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朝阳;;物像光栅自拼接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1年版[C];2011年

6 马雪梅;戴亚平;朱健强;;拼接光栅的偏差对光束空间特性影响的研究[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卫平;万玲玉;肖钰斐;马雪梅;黄创高;;双光栅衍射成像实验与实验仪器[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胡摇;;基于横向剪切干涉的光栅拼接实验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黄子强;张翠玉;陈晓西;杨文君;;液晶二元光栅用于激光方位探测与跟瞄[A];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白本锋;李立峰;;用于提高二维光栅问题计算效率的群论方法[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振予;基于傅里叶光学原理的光栅衍射效率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刘兆武;扫描干涉场曝光系统中光栅衍射波前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铭;基于相干光诱导光栅理论的二元溶液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彭磊;基于耦合波理论的多光栅衍射效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岳秀梅;用于波前传感的随机编码混合光栅设计及误差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4 徐婷;双光栅衍射成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任瑞;拼接光栅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伍学秋;高精度大口径拼接光栅装置的综合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孙昊;成像法测量取样光栅衍射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葛飞;二维反射光栅衍射畸变的光散射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诗华;用平凸透镜系统制作大口径光栅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彭瑜;光折变体光栅的相位叠加分析及其在波分复用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25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325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e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