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目标光谱特性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空间目标光谱特性研究进展 出处:《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空间目标光谱是空间目标光学特性的本质体现,能够反映空间目标的材质属性,通过将实验室测量的材质光谱与实测空间目标光谱进行匹配处理,可以识别目标的材质类型,有助于分析空间目标的类型及工作状态。针对空间目标光谱测量及材质信息反演问题,研究空间目标光谱形成原理、反演方法及红化效应等问题。结合空间目标的固体光谱特点,分析了振动光谱、电子光谱对350~2 500 nm谱段的贡献。对基于空间目标光谱开展目标材质识别的三种常用方法进行了概括,即人工神经网络法、粒子群优化法和频谱解混法,对常用的反射率及其导数、中心位移等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空间目标光谱的红化效应,指出红化效应是由部分氧化物进入空间后出现脱氧效应所致。部分含氧元素的空间目标材质进入空间后会出现氧元素从材质表面脱离的现象,脱氧后的材质会与空间环境中的污染物结合形成松散的化学键,此类化学键更易吸收长波波段的光能量,且波长越长越易被吸收,从而导致反射率斜率随波长增加而上升的红化效应。在极端空间环境的持续作用下,空间目标表面材质会出现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等老化问题,通过光谱观测能够对材质的老化情况进行分析,为及时修复现有卫星、补发替换卫星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 装备学院航天装备系;装备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2015AA70461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304228)资助
【分类号】:O433
【正文快照】: 尚处在起步阶段[9—1()],对光谱观测数据的利用还局限于时序弓I言 光谱特征上,对光谱数据的认知和利用均不充分。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空间目标光谱形成的机理及特点,进而梳理国近年来,包括航天器、火箭箭体、空间碎片在内的各类 内外关于空间目标光谱观测及处理方法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荣利,韩乐,车驰骋,马臻,樊学武;非自发光空间目标的可见光探测技术研究[J];光子学报;2005年09期
2 周彦平;舒锐;陶坤宇;郭松;;空间目标光电探测与识别技术的研究[J];光学技术;2007年01期
3 李迎春;唐黎明;孙华燕;;空间目标的激光主动成像系统性能分析[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袁艳;孙成明;黄锋振;赵慧洁;王潜;;深空背景下空间目标紫外特性建模方法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8期
5 沈怀荣;王卫杰;李怡勇;;空间目标非灾难性撞击毁伤模型研究[J];装备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韩意;孙华燕;;空间目标光学散射特性研究进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年03期
7 张逸平;赵长印;张晓祥;平一鼎;张晨;;低轨空间目标光度统计分析[J];天文学报;2014年04期
8 于惠海;;利用测控系统联合跟踪空间目标实现一体化训练的设想[J];科技信息;2010年13期
9 韩意;孙华燕;李迎春;唐黎明;戴得德;;空间目标天基光学观测的序列图像仿真方法[J];光学技术;2010年01期
10 孙成明;袁艳;黄锋振;王潜;;空间目标红外成像特性建模与仿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华;杨根;徐青;;空间目标雷达散射特性仿真[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马景然;张涛;宋靖雁;;一种基于图像的空间目标器模拟装置的姿态控制系统[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王书宏;胡谋法;陈曾平;;强背景下空间目标光电探测的可行性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4 张科科;傅丹鹰;周峰;和涛;;空间目标可见光相机探测能力理论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张科科;傅丹鹰;;天基空间目标可见光遥感器的先期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6 张科科;阮宁娟;傅丹鹰;兰丽艳;;天基对静止轨道空间目标可见光探测的几何位置分析[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博;;基于EKF算法的空间目标跟踪[A];面向航空试验测试技术——2013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魏敏;陈海宁;叶斌;许冰;;用CCD进行空间目标光度测量方法的研究[A];第十九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徐小琴;孙华燕;;基于MATLAB的星载空间目标跟踪控制系统仿真研究[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葛成良;黄志伟;范国滨;梁正;刘志强;李正东;吴剑涛;孙和平;冷杰;郑捷;杨锐;顾静良;路大举;万敏;胡晓阳;;基于Sinda/G,Nevada空间目标热辐射特性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灵;基于稀疏重构的空间目标感知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振伟;空间目标光电观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3 王伟国;空间目标白天光电探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4 李春霞;宽带雷达空间目标及目标群跟踪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袁振涛;空间目标普测型雷达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蓝朝桢;空间目标天基光学观测系统建模与探测能力分析[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7 李冬宁;空间目标光度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8 卢海平;空间目标视景模拟器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9 黄剑;低轨空间目标雷达探测信息处理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程昊文;航天器轨道理论在空间目标编目管理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波;空间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算法研究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戴俊;基于STK的空间目标飞行可视化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李勉洪;大视场小口径星敏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
4 都春霞;空间目标监视电子篱笆系统信号处理算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靳玉琪;空间目标雷达数据采集计划编排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庞文;天基可见光空间目标检测识别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7 刘雅娟;空间目标宽带成像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8 宋潇捷;空间目标三维网格化建模和光学特性计算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杨康;空间目标高光谱特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吴波;空间目标交会期间碰撞概率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27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32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