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速碰撞2A12铝板产生闪光辐射的空间演化规律
本文关键词:超高速碰撞2A12铝板产生闪光辐射的空间演化规律 出处:《发光学报》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超高速碰撞 闪光辐射强度 闪光辐射温度 空间演化模型 闪光辐射演化规律
【摘要】:为了描述超高速碰撞2A12铝板产生闪光辐射的空间演化规律,利用瞬态光纤高温计测量系统并结合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开展了弹丸以30°的入射角度和不同碰撞速度条件下的超高速撞击实验。基于闪光辐射强度和辐射温度的实验数据处理得到了超高速碰撞2A12铝板在撞击点附近产生的最大闪光辐射强度和最大闪光辐射温度,基于大量实验,建立了撞击点附近最大闪光辐射的空间演化模型。并结合Origin软件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拟合,得到了最大闪光辐射强度和辐射温度随探测点到着靶点间距离变化的拟合函数关系式。实验结果还表明:在相近碰撞速度、相同碰撞角度条件下,在同一椭球面上不同探测点位置处的最大闪光辐射强度和最大闪光温度差别不大,验证了撞击产生的闪光辐射以近似椭球的形状向外膨胀,随着等离子体云的向外膨胀,离碰撞点越远产生的最大闪光辐射强度和最大闪光辐射温度均越小;在相同碰撞角度、不同碰撞速度条件下,在同一椭球面上不同探测点位置处的最大闪光辐射强度和最大闪光温度均随碰撞速度的增加而增大。该研究在导弹拦截、天体物理及深空探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 沈阳理工大学装备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72218,11472178,10972145) 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LR2013008) 辽宁省兵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O313.4;O432
【正文快照】: Spatial Evolutionary Rules of Light Flash Radiation Generatedby Hypervelocity Impact on 2A12 Aluminum PlateTANG En-ling*,LI Zhen-bo,HAN Ya-fei,WANG Rui-zhi,HE Li-ping,LIU Shu-hua,WANG Meng,XIANG Sheng-hai,XIA Jin,GUO Kai,MA Jian-jun(School of Equipment E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宁,王成,周洪泽,李敏;哈尔滨市瞬时热力场空间格局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11期
2 何小安;江少恩;易荣清;;辐射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5期
3 曾先才;用冲击波测量黑腔辐射温度的新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9年01期
4 易荣清;李三伟;江少恩;杜华冰;崔延莉;孙可煦;何小安;;高时间分辨辐射温度测量技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6期
5 康国婷;阎广建;任华忠;王颢星;钱永刚;;田块尺度作物辐射温度获取方法对比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7期
6 李三伟;宋天明;易荣清;崔延莉;蒋小华;王哲斌;杨家敏;江少恩;;神光Ⅱ激光装置黑腔辐射温度定量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5期
7 唐永建,丁耀南,何海恩,冯杰,陈晓峰,郑志坚,张小秋,龚美霞,雷志远;软X射线条纹相机用于激光等离子体辐射温度的测量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1989年04期
8 唐永建,郑志坚,丁耀南,冯杰,陈晓峰;激光等离子体辐射温度时间特性测量研究[J];物理学报;1990年06期
9 易荣清,缪文勇,孙可煦,崔延莉,郑志坚,唐道源;腔内辐射温度的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1996年03期
10 李三伟;易荣清;蒋小华;何小安;崔延莉;刘永刚;丁永坤;刘慎业;蓝可;李永升;吴畅书;古培俊;裴文兵;贺贤土;;神光Ⅲ原型1ns激光驱动黑腔辐射温度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铁强;王光裕;;广泛激光脉冲和任意辐射能量漏失情况的黑腔辐射温度[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2 赖东显;古培俊;裴文兵;冯庭桂;;神光Ⅱ腔靶辐射温度实验的数值模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3 何文芳;师宏儒;;设计热舒适建筑的有效途径—调节室内平均辐射温度[A];中国营造学社建社80周年纪念活动暨营造技术的保护与更新学术论坛会刊[C];2009年
4 李永升;蓝可;高耀明;赖东显;裴文兵;;铝的辐射温度冲击波定标关系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08年
5 黄天fE;孙可煦;丁永坤;易荣清;崔延莉;汤晓青;;基频激光驱动的黑腔靶辐射温度[A];第六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6 常铁强;赖东显;段庆生;王光裕;裴文兵;丁永坤;郑志坚;黄天喧;郑永铭;张维岩;;激光产生高温辐射场的研究[A];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黄天暄;丁永坤;赖东显;江少恩;孙可煦;;三倍频激光驱动黑腔靶辐射温度定标[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8 杨晚生;梅胜;张丽洁;;围护结构内表面辐射温度与辐射换热量的测试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霍文义;蓝可;李永升;杨冬;李三伟;李欣;吴畅书;任国利;赵益清;邹士阳;郑无敌;古培俊;王敏;易荣清;蒋小华;宋天明;李志超;郭亮;刘永刚;詹夏宇;王峰;彭晓世;章欢;杨家敏;刘慎业;江少恩;丁永坤;;冲击波技术诊断黑腔辐射温度和M带份额方法在SGⅢ原型上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10 侯立飞;李芳;杨国洪;刘慎业;;利用CVD金刚石探测器测量软X光辐射温度[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天fE;黑腔X光辐射的模型分析及辐射温度的实验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1年
2 张岱宇;蓝宝石的冲击光辐射及其高压相图[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蔡璐璐;双波长光纤辐射温度测量仪的设计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4年
2 许红杰;超高速碰撞白云石靶产生闪光的辐射特性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28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328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