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子系统间纠缠演化特性
本文关键词:两子系统间纠缠演化特性 出处:《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量子光学 共生纠缠 原子间距离 集体阻尼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摘要】:研究了两个二能级原子与共同热库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纠缠动力学演化,采用共生纠缠描述了子系统间的纠缠,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初始状态和原子间距对两原子间纠缠演化的影响,以及耦合强度和失谐量对两子系统间纠缠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间距较小时,无论初态是对称态还是反对称态,原子间纠缠都会产生快速振荡现象。随着原子间距的增加,原子间相互作用减弱,强耦合下会出现纠缠死亡和纠缠复苏的现象。增加失谐量能够抑制纠缠从原子转移到热库。
[Abstract]:Study of two two-level atoms with two common thermal reservoir occurs the entanglement dynamics of the system interaction evolution, describes the symbiotic entanglement entanglement between subsystems, through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initial state and atomic distance of two atom entanglement evolution, and the effects of coupling intensity and detuning on entanglement between two subsystems the evolution of th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tomic spacing is small, regardless of the initial state or symmetric antisymmetric states, the entanglement between the atoms can produce rapid oscill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tomic dist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toms is weakened, and the phenomenon of entanglement death and entanglement resuscitation will appear under strong coupling. The increase of detuning can inhibit the transfer of entanglement from the atom to the heat sink.
【作者单位】: 菏泽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分类号】:O413
【正文快照】: 量子纠缠[1]是量子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处理量子信息不可或缺的资源,能实现许多经典信息不可能实现的新功能,如量子态隐形传输、量子密钥分配、量子纠错、稠密编码等[2-5]。近年来,人们深入研究了量子纠缠和量子关联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量子系统与耗散环境不可避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曹连振;刘霞;赵加强;杨阳;李英德;王晓芹;逯怀新;;纠缠比特在不同噪声环境和信道下演化规律的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16年03期
2 韩伟;崔文凯;张英杰;夏云杰;;不同环境模型下Bell型纠缠态衰退行为的比较[J];物理学报;2012年23期
3 魏巧;鄢嫣;李高翔;;两个V型三能级原子系统的纠缠突然死亡与复苏[J];物理学报;2010年07期
4 彭X墀;;压缩态纠缠与连续变量纠缠交换[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丽;;两子系统间纠缠演化特性[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年03期
2 贺志;李莉;姚春梅;李艳;;利用量子相干性判定开放二能级系统中非马尔可夫性[J];物理学报;2015年14期
3 王菊霞;;实现纠缠交换的基本方案[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23期
4 封玲娟;夏云杰;;共同环境中三原子间纠缠演化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5年01期
5 贺志;李龙武;;两二能级原子在共同环境下的量子关联动力学[J];物理学报;2013年18期
6 董忠;尤良芳;;克尔媒质中耦合三能级T-C模型中原子信息熵的性质[J];光电子.激光;2011年11期
7 张晓峰;朱俊;曾贵华;;量子光源综述[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王菊霞;;克尔介质对依赖强度耦合的J-C模型纠缠度演化特性的影响[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王菊霞;潘营利;;依赖于强度耦合的多光子相互作用过程的纠缠交换[J];光散射学报;2010年03期
10 王妍;柴路;胡明列;宋有健;刘博文;张玉颖;李熙斌;王清月;;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纠缠光子源实验制备的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1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马鸿洋;秦国卿;范兴奎;初鹏程;;噪声情况下的量子网络直接通信[J];物理学报;2015年16期
2 陈理想;张远颖;;光子高阶轨道角动量制备、调控及传感应用研究进展[J];物理学报;2015年16期
3 曹连振;赵加强;王晓芹;逯怀新;;高纯四光子GHZ态的实验制备及非定域性研究[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3年09期
4 赵加强;曹连振;逯怀新;王晓芹;;三比特类GHZ态的Bell型不等式和非定域性[J];物理学报;2013年12期
5 成秋丽;谢双媛;羊亚平;;频率变化的光场对双光子过程中量子纠缠的调控[J];物理学报;2008年11期
6 马小三;王安民;;费米环境中两个三能级原子系统的纠缠演化[J];物理学报;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磊,陈开泰,李郁芬;铜团簇几何结构和结合能的半经验理论研究(Ⅲ)──平均近邻原子间距的尺寸收缩效应[J];化学物理学报;1995年03期
2 杨应昌,何文望,杨继廉,朱家tD,曾详新,金兰;Y(Co_(1-x)Cu_x)_5中子衍射研究[J];物理学报;1979年05期
3 万军,陆坤权;累积量展开方法在EXAFS数据分析中的应用[J];计算物理;1986年04期
4 巨新,施朝淑,唐孝威;用液滴表面应力模型计算铜、银、金团簇中最近邻原子间距离收缩[J];化学物理学报;1993年02期
5 胡小军,邬秋林;常规X射线衍射仪上EXAFS测定[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5年06期
6 何开元;;面心立方金属结晶取向转变的新模型[J];仪表材料;1980年06期
7 何庆,严祖同;离子型固体的体积热膨胀系数 ,体积模量和原子间距与温度的函数关系(英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吕瑾,许小红,武海顺;3d系列(TM)_4团簇的结构和磁性[J];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9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莉;高压下单晶铝结构相变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46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346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