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EtherCAT设备端口电磁脉冲损伤阈值及防护措施

发布时间:2018-01-01 06:16

  本文关键词:EtherCAT设备端口电磁脉冲损伤阈值及防护措施 出处:《高电压技术》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以太网现场总线 电磁脉冲 传导干扰 累积效应 损毁阈值电压 浪涌防护


【摘要】:为了实现高空核电磁脉冲(HEMP)的有效防护,选取一款典型的以太网现场总线系统(EtherCAT)从站通信模块,对其进行HEMP传导注入试验。研究了该类装置对HEMP的敏感度及损伤累积效应影响,选取了适用于网络端口的防护器件,研究了其对HEMP的响应特性,并提出了端口防护方案。通过试验得出:被测端口对HEMP传导注入较为敏感,单次脉冲注入情况下的损毁阈值电压约为450.1V,10次脉冲注入情况下的损毁阈值电压约为273.5 V,脉冲次数对其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该防护器件在单次脉冲注入时损毁阈值电压为9.67 k V,10次脉冲时的损毁阈值电压为8.97 kV;将该防护器件并联至受试模块注入端口后,受试端口可保证在注入3 kV HEMP电压峰值下网络系统仍不受损伤。研究结果表明,防护后的以太网从站通信模块的损毁阈值电压可提升至3 kV以上。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high altitude nuclear electromagnetic pulse (HEMP), a typical Ethernet fieldbus system (Ethernet bus) slave communication module is selecte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device to HEMP and the damage accumulation effect are studied. The protective devices suitable for the network port are selected. The response to HEMP is studied, and a port protection scheme is propos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sted port is sensitive to HEMP conduction injection. The damage threshold voltage of single pulse injection is about 450.1 V ~ (-1) and the damage threshold voltage of 10 pulse injection is about 273.5 V, and the number of pulses has a significant cumulative effect on the damage threshold voltage. The damage threshold voltage of the device is 8.97 kV when the damage threshold voltage is 9.67 kV / 10 pulses. When the protective device is connected to the port of the tested module, the test port can ensure that the network system will not be damaged when the peak voltage of 3 kV HEMP is injected. The damaged threshold voltage of the protected Ethernet slave communication module can be raised to above 3 kV.
【作者单位】: 解放军理工大学电磁环境效应与光电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西安爱邦电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7198) 军用特种电源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MSPS2013 03)~~
【分类号】:O441;TP273
【正文快照】: 0引言1高空核电磁脉冲(HEMP)具有频谱宽、覆盖范围广、峰值场强高等特点,对大系统中的分布网络会产生严重的毁伤效应。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已将对HEMP的防护列入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护要求并行成相关国际标准[1]。由于不同设备及不同端口的敏感性不同,防护要求和措施也不同,所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瑞平;;电磁脉冲,信息设备的终结者[J];物理教学;2010年06期

2 付继伟,侯朝桢,窦丽华;电磁脉冲斜入射时对孔缝耦合效应的数值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03期

3 陆峰,陈彬,易韵,周璧华,裴玉玲;电磁脉冲辐射器近区场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03期

4 杨洁;王长河;刘尚合;;微波低噪声晶体管电磁脉冲敏感端对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01期

5 侯民胜;贾宏亮;;HEMP和LEMP的实验室产生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11期

6 谢鹏浩;谭志良;张荣奇;;某设备在典型电磁脉冲环境下耦合效应的仿真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申宁;;电磁脉冲在不同坑道中的传播衰减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8 周星;程二威;王书平;;电磁脉冲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法与注入法比较[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9 王川川;朱长青;周星;谷志锋;刘登峰;;电磁脉冲在地下的传播特性研究[J];微波学报;2012年01期

10 李小伟;孙凤杰;;系统级电磁脉冲模拟源辐照试验方法[J];信息与电子工程;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向跃;孙蓓云;刘顺坤;翟爱斌;;敏感单元电磁脉冲损伤函数的获取[A];第二十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张建华;;电磁脉冲传播和单色电磁波传播的比较[A];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3 周星;张希军;魏明;;电磁脉冲对可控硅的注入与辐照效应试验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五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史鹏飞;刘小龙;斛彦生;蒋廷勇;;超宽谱电磁脉冲对有孔缝腔体耦合效应的研究[A];2010振动与噪声测试峰会论文集[C];2010年

5 文舸一;;电磁脉冲能量传播规律的进一步研究[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6 孟粉霞;夏洪富;王建国;;混凝土中电磁脉冲传输特性的数值研究[A];全国计算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和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艳;周开明;邓建红;;用于电流注入法的可调同步精密延时系统研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8 王保义;徐润民;邓扬健;余惠卿;龙宪惠;王永德;;瞬态电磁脉冲在地下目标探测中的应用[A];1991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卷Ⅱ)[C];1991年

9 马月芬;王育人;樊菁;;高空核爆电磁脉冲效应的数值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刘广燕;杨宏春;阮成礼;张连红;阮驰;;光控阵列高功率瞬态电磁脉冲同相合成技术[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健;电磁脉冲与舰船典型结构之间电磁相互作用的混合FDTD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陈自宇;脉冲强激光与金属靶相互作用中的电磁脉冲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3 马弘舸;瞬态电磁脉冲的时域伪谱方法:研究、改进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宝凤;三维空间高能电磁脉冲大气击穿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马涛;气体放电的电磁脉冲响应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史鹏飞;超宽谱电磁脉冲对屏蔽体贯通孔的耦合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高先周;电磁脉冲测试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孔凡志;电磁脉冲冲击下无源结构的瞬态电热力耦合一体化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何晶;基于子空间法的电磁脉冲波特征参数辨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伟;电磁环境效应分析建模[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周飞;电磁脉冲通过屏蔽体孔缝的耦合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成茜;超常介质中超短电磁脉冲孤子的形成和传播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杨君;钢板缺陷的电磁脉冲热成像检测方法[D];华东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63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363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0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