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外激光相位测量及阿秒脉冲的产生
本文关键词:中红外激光相位测量及阿秒脉冲的产生 出处:《激光技术》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激光光学 相位测量 高次谐波 中红外场 阿秒X射线光源
【摘要】:为了测量中红外激光相位及获得阿秒脉冲,采用高次谐波截止能量随激光相位改变而变化的方法,进行了中红外激光相位测量及阿秒脉冲输出的研究。引入一束少周期激光场后,组合场相位对谐波发射截止能量的影响要比单独中红外激光场相位对谐波截止能量的影响明显很多。因此,提出了一种利用谐波截止能量与相位角的对应关系测量多周期中红外激光相位的方法。同时理论研究了3束中红外激光场下发射高次谐波及阿秒脉冲的特点。结果表明,适当调节3束激光场的延迟时间和相位角,不仅谐波发射的截止能量得到了延伸,而且单一的量子路径也被选择出来对谐波发射起作用,形成了一个272eV的平台区;通过叠加谐波谱上的谐波,可获得一系列脉宽为34as的X射线光源。该研究对中红外激光相位测量及阿秒脉冲的输出是有帮助的。
[Abstract]:In order to measure the phase of the mid-infrared laser and obtain the attosecond pulse, the high-order harmonic cut-off energy is changed with the change of the laser phase. The phase measurement of mid-infrared laser and the output of attosecond pulse are studied. The effect of the combined field phase on the cut-off energy of harmonic emission is much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the phase of the mid-infrared laser field alone.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phase of infrared laser in multi-period by using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cut-off energy of harmonics and the phase angle. At the same ti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order harmonic and attosecond pulses emitted under three beams of mid-infrared laser field are theoretically studied. The fruit shows. By adjusting the delay time and phase angle of three laser fields properly, not only the cut-off energy of harmonic emission is extended, but also a single quantum path is selected to act on harmonic emission. A 272eV platform region is formed. A series of X-ray light sources with a pulse width of 34 as can be obtained by superimposing the harmonics on the harmonic spectrum. This study is helpful for the phase measurement of the mid-infrared laser and the output of the attosecond pulse.
【作者单位】: 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工业大学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504151) 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1501123) 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L2014242)
【分类号】:TN24
【正文快照】: 引言超短激光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探索尺度越来越小的物理过程。尤其是过去10年内发展起来的阿秒激光技术,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原子、分子运动的认识。例如,利用单个阿秒脉冲观测俄歇电子的产生[1]、原子隧穿电离[2]、分子电离解离过程[3-5]等。高次谐波作为产生单个阿秒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玉昕;光脉冲宽度达到阿秒[J];物理;2002年06期
2 张敬涛;;阿秒物理学[J];世界科学;2009年01期
3 郑颖辉;曾志男;邹璞;张丽;李小芳;刘鹏;李儒新;徐至展;;阿秒啁啾的动态补偿[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0年03期
4 ;跟踪·扫描[J];科学;2003年03期
5 韩海年,魏志义,苍宇,张杰;阿秒激光脉冲的新进展[J];物理;2003年11期
6 王向欣,王成,李邵辉,刘建胜,徐至展;脉冲啁啾对于阿秒脉冲的影响[J];光子学报;2005年05期
7 曹伟;兰鹏飞;陆培祥;;紧聚焦激光束作用于电子实现单个阿秒脉冲输出[J];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8 ;我国阿秒脉冲啁啾控制取得新突破[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9期
9 ;利用太赫兹场调制获得载波相位稳定的宽带阿秒脉冲[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9年05期
10 彭良友;徐明辉;张政;龚旗煌;;利用阿秒激光追踪和控制原子分子内部电子的运动(英文)[J];物理学进展;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小勇;周效信;;阿秒脉冲宏观效应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兰鹏飞;洪伟毅;曹伟;王新林;陆培祥;;多周期飞秒激光驱动不对称分子产生阿秒脉冲[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夏昌龙;郭静;刘学深;;双色垂直偏振激光叠加静电场作用下孤立阿秒脉冲的产生[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郭福明;杨玉军;朱颀人;;利用正交偏振组合激光脉冲方法生成孤立阿秒脉冲[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霍义萍;曾志男;李儒新;徐至展;;双色场辅助阿秒XUV光电离及其应用[A];2004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6 霍义萍;;阿秒脉冲产生和表征的基础研究[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大会报告目录[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陈高;;采用较长脉宽双色场获得孤立阿秒脉冲[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孙真荣;;激光诱导分子排列与取向[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梦然;德成功研制世界最快阿秒级光脉冲[N];科技日报;2008年
2 李山;用阿秒激光脉冲“追赶”分子内的电子[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刘霞;阿秒激光器可为单个电子活动“摄像”[N];科技日报;2011年
4 实习生 张梦然;瑞典科学家首次成功捕捉电子运动画面[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伟;基于阿秒瞬态吸收光谱的电子超快动力学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杨增强;原子XUV光吸收谱的阿秒超快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洋;阿秒脉冲调控及分子结构探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庆斌;中红外驱动光源及阿秒脉冲产业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刚台;强场作用下氦离子高次谐波发射及孤立阿秒脉冲的产生[D];吉林大学;2011年
6 罗江华;量子轨道时空调控及宽带孤立阿秒脉冲产生[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夏昌龙;强激光脉冲作用下高次谐波超连续谱发射及孤立阿秒脉冲的产生[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杜洪川;孤立阿秒脉冲的产生及其优化[D];兰州大学;2013年
9 郑莉;强场高次谐波及阿秒脉冲的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张庆斌;中红外驱动光源及阿秒脉冲产生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岳飞;利用多色激光脉冲获得孤立阿秒脉冲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2 朱建;纳米尺度等离激元场的阿秒步长相干控制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3 董文朴;原子阿秒瞬时吸收谱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何文娜;极化门作用下中红外场驱动氦原子产生单个阿秒脉冲[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曾婷婷;两束同色激光场和中红外场驱动氦原子在等离激元中产生的单个阿秒脉冲[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光宇;采用较长脉宽双色场获得孤立阿秒脉冲[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罗牧华;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阿秒脉冲的产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孟健;组合脉冲参数对孤立阿秒脉冲产生的影响[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9 刘胜男;利用多周期双色场获得孤立阿秒脉冲机理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10 黄鑫亭;双色场模式产生阿秒脉冲的理论探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18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418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