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S共掺杂纤锌矿ZnO的第一性原理
本文关键词:Fe-S共掺杂纤锌矿ZnO的第一性原理 出处:《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材料 铁、硫共掺杂氧化锌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摘要】: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法,研究了铁(Fe)、硫(S)单掺杂及Fe-S共掺杂氧化锌(ZnO)体系的能带结构,并对态密度和光学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掺杂后晶格发生畸变;S原子掺杂减小了ZnO的能带间隙,Fe掺杂和Fe-S共掺杂后的ZnO引入了杂质能级,使得ZnO体系对可见光和紫外光区域的光子能量吸收大幅增加,扩展了光谱响应范围,提高了ZnO的光催化性能。而在Fe-S共掺杂ZnO体系中发现,Fe、S原子相互影响较大,致使禁带中的杂质能级有所减少,吸收系数介于Fe、S单掺杂ZnO体系之间。
[Abstract]:Based on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the energy band structures of Fe (Fe), S (S) -doped and Fe-S co-doped zinc oxide (ZnO) systems have been studied by using the first-principle pseudopotential method. The density of state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ttice distortion occurs after doping. The doping of S atoms reduces the energy band gap of ZnO and introduces the impurity level of ZnO after co-doping of Fe-S and Fe doping. The photonic energy absorption in the visible and ultraviolet region of ZnO system is greatly increased, the spectral response range is expanded, and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ZnO is improved. However, it is found in Fe-S co-doped ZnO system. The impurity energy levels in the band gap are decreased and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is between the Fe ~ (2 +) S doped ZnO system.
【作者单位】: 凯里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464023) 贵州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黔科合J字LKK[2013]26号) 凯里学院原子与分子物理重点学科(KZD2014002);凯里学院青年课题(Z1429);凯里学院重点课题(Z1405)
【分类号】:O472
【正文快照】: 在Ⅱ-Ⅵ族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中,氧化锌(ZnO)是一种重要的宽禁带半导体(禁带宽度为3.37eV)。由于具有来源丰富、化学稳定性高、无毒以及环保等优点,ZnO在光催化应用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1-5]。虽然研究表明,ZnO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污染时具有比TiO2更好的光催化效果[6-7],但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震宇;杨金龙;;新材料物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高巍;朱嘉琦;武洪臣;张华芳;崔向中;;四面体非晶碳结构建模的第一性原理模拟方法[J];功能材料;2010年S2期
3 卢金炼;曹觉先;;单个钛原子储氢能力和储氢机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14期
4 李培芳;包钢;;元素氯高压属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5 甄海龙;高海;刘红梅;林巧文;;P-碳的电学、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预测[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6 徐雷;戴振宏;王森;刘兵;孙玉明;王伟田;;氟化硼碳平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物理学报;2014年10期
7 熊志华,王建敏,雷敏生;用第一性原理研究金属铜的电子结构[J];江西科学;2005年03期
8 李青坤;王彪;王强;王锐;;碳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9 陶辉锦;陈伟民;王赫男;;镍晶格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材料导报;2009年18期
10 高巍;巩水利;朱嘉琦;马国佳;;掺氮四面体非晶碳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晓庶;Walter R.L.Lambrecht;;半导体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2 郑晓;陈冠华;;开放电子体系的第一性原理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宋庆功;褚勇;王艳波;耿德平;郭艳蕊;;有序α-(Al_(1/4)Cr_(3/4))_2O_3的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4 孙学勤;周树兰;林娜;李良;张玉芬;赵显;;关于金刚石的硬度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周安;舒翠翠;刘立胜;翟鹏程;;双填充方钴矿电子结构和电传输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曾凡林;孙毅;;PVDF单链拉伸的第一性原理模拟[A];第七届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潘红亮;王月花;;铁酸铋光学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宋庆功;王延峰;康建海;严慧羽;;第一性原理方法在插层化合物Li_xTiS_2结构与性能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红;邓莉;刘雷;杜建国;;MgSiO_3熔体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10 平飞林;蒋刚;张林;朱正和;;~3He对LaNi_5储氚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金平;水溶液环境羟基磷灰石/钛界面结构与性质第一性原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龚奎;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及自旋相关器件量子输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崔琳;Si-C-N三元系中新型亚稳相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孙瑜;若干半导体非晶化相变的结构及化学键演化规律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李晨辉;纳米线,纳米岛和薄膜生长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李国豹;三种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7 姚路驰;半导体纳米线成核生长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8 容青艳;掺杂改善BiFeO_3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9 宁锋;基于InAs纳米体系的电子结构和输运特性第一性原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10 张小乐;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深紫外氟化物晶体及复杂氧化物的理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正交系超硬材料bc-BC_xN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乌日勒;三元混晶GaAs_(1-x)Sb_x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尹梦园;掺杂CoO与铁磁体/MoS_2界面的电子结构和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4 牛之慧;单相多铁性体CaMn_7O_(1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金元俊;压力下122系铁基超导体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张蓉芳;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永真;Ba_2Ti_2Fe_2As_4O和CaIr_2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马静;纳米拓扑绝缘体(01ī5)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元元;掺杂ZnO和In_2O_3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胡京;几种Ⅱ-Ⅳ-Ⅴ_2型黄铜矿半导体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9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41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