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七芯光纤的制备和传输特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4 07:11

  本文关键词:七芯光纤的制备和传输特性的研究 出处:《光电子·激光》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芯光纤 传输特性 串扰 损耗


【摘要】:在光纤传输系统中,未来众多通信新业务对传输容量和传输速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采用多芯光纤(MCF)的空分复用(SDM)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单模光纤(SMF)对传输容量的限制。本文采用光束传输法和有限元法设计了一种7芯光纤,基于优化的结构参数制备了相应的7芯光纤。搭建了MCF传输特性测试平台,对所制备的7芯光纤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其传输损耗为0.36dB/km、弯曲损耗为0.053 7dB和芯径间串扰为-18.5dB。这种结构的7芯光纤制备简单,性能良好,对SDM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Abstract]:In the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 many new communication services put forward a higher demand for transmission capacity and transmission speed in the future. The conventional single-mode optical fiber (SMF) can be effectively solved by using the SDM (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SDM)) technique with multi-core optical fiber (MCFC). In this paper, a 7-core optical fiber is designed by using beam propagation method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optimized structural parameters, the corresponding 7-core fiber was prepared. The MCF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test platform was built. The transmission loss of the 7-core fiber was 0.36 dB / km. The bending loss is 0.0537 dB and the core diameter crosstalk is -18.5 dB. The 7-core fiber with this struc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fabrication and good performance, which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DM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富通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号】:TN913.7
【正文快照】: 1引言基于空分复用(SDM,space-division-multiple-xing)技术的多芯光纤(MCF,multi-core fiber)充分利用空间维度,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单模光纤(SMF)对传输容量的限制,成为近年的一个研究热点[1~9]。伴随着全球化因特网服务的普及、宽带业务需求的快速上升以及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荣民;寿文德;张美敦;;光纤端面法测声场[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2 林泽卫;;24芯光纤带的开发和检测[A];中国通信学会2003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裴雅鹏;杨军;刘志海;苑立波;;光纤端的研磨加工技术[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肖韶荣;冒晓莉;张仙玲;;基于位图的光纤不圆度测量[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贾大功;赵振;马彩缤;张红霞;张以谟;;基于ARM的嵌入式光纤端面检测仪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韩庆荣;陈冬兰;;大保实~汶/G655光纤熔接的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200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胡勇康;黄景元;农学勤;;手持式光纤故障可视检测器研制应用[A];广西光学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刘娜;张红霞;张以谟;井文才;李朝辉;周革;;8X微结构观测镜机械设计以及试验结果[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陆润华;江斌;涂建坤;胡宗果;沈奶连;依晓春;陈磊;陈进榜;;FRG-1光纤带几何参数测试仪[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张恺;顾大勇;邵永红;屈军乐;牛憨笨;;基于光纤线阵的多通道SPR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晋中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祁县分公司 岳磊;浅谈光纤熔接[N];山西科技报;2009年

2 福建 陈志奇;有线电视光纤传输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系统调试[N];电子报;2009年

3 3M中国有限公司 吴灿辉 关江;直面FTTH最后100米难题[N];通信产业报;2011年

4 ;中天光纤快速连接器加速FTTH部署[N];人民邮电;2009年

5 吴建新、高巍;光纤布线走向规范[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6 3M中国有限公司 陈佶;ODN光纤跳线管理新方法[N];通信产业报;2011年

7 史广生 江苏;从光纤的损耗谈光纤接续工作[N];电子报;2010年

8 EXFO公司 孙学瑞;PON网络测试方法[N];通信产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设;微结构光纤端面信息提取及超短脉冲传输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2 周利斌;基于浑浊介质成像机制的光纤成像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3 王姗姗;微纳光纤的反射特性及其光子学器件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4 周爱;蘸粘式光纤液体分析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张超;光纤干涉条纹投射相位测量轮廓术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张学亮;用于拖曳阵阵形测量的光纤磁场传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周涛;光纤相位共轭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李坤宇;无源光纤传像系统传像质量的评价与优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1年

9 肖倩;稳定的长距离光纤分布式干涉测量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10 刘娜;光学微结构观测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江;用于光纤麦克风探测系统的光纤探头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建鹏;光纤端面的SPR现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尹龙;基于光纤传能的视频图像信号远端采集、传输及处理系统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严博毅;基于光纤传感的铁路作业预警装置[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朱英昊;光纤Fabry-Perot腔结构的表面张力传感与测量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6 陈诚;光纤端面微纳米结构原位光化学制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宁向平;基于敏感膜的光纤挥发物检测[D];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

8 王s,

本文编号:1422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422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c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