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熔锥型光纤耦合器折射率传感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4 22:29

  本文关键词: 微米量级光纤 光纤传感器 熔锥型光纤耦合器 折射率 数值模拟 出处:《激光与红外》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构建了熔锥型光纤耦合器微米量级下的波导结构模型。利用光束传播法对光功率在熔锥型光纤耦合器模型中的分布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在不同折射率环境下耦合器输出光谱响应图的变化规律。依据微米量级光纤倏逝场耦合模理论,搭建基于熔锥型光纤耦合器结构模型的传感实验系统,研究了其透射光谱与外界蔗糖溶液折射率的变化关系。理论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当外界环境溶液折射率在1.3330~1.4000范围内变化时,传感结构透射光谱的漂移与折射率变化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响应灵敏度能够达到2272.7569 nm/RIU。该折射率传感结构测量范围宽,响应速度快,结构紧凑,传感光路搭建操作简单。
[Abstract]:Construction of the waveguide structure model of fiber coupler.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n light power changes in fiber coupler model was simulated using the beam propagation method, analysis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 changes of coupler output spectral response graph. Based on micron fiber evanescent field coupling mode theory, build sensing experiment system of fused taper fiber coupler structure model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transmission spectra and the refractive index change of the external sucrose solu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changes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solution in the 1.3330~1.4000 range, drift and refractive sensing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 spectrum of the rate change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the sensitivity can reach 2272.7569 nm/RIU., the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structure of wide measuring range, fast response speed, compact structure, transmis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ight path is simple.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邯郸学院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No.2013AA014203)资助
【分类号】:TN253;TN622
【正文快照】: 2.邯郸学院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北邯郸056005;3.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41)1引言自从2003年童利民开创性地提出了均匀度良好和损耗低的微纳光纤[1],这种直径在微米纳米量级的光纤由于具有大比例倏逝波特性、极低的耦合损耗、较强的光场约束能力、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天水;曹文华;;光纤耦合器及其应用[J];光电技术应用;2006年06期

2 张靖华;光纤耦合器偏振敏感性的实验研究[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7年01期

3 谢应茂;三芯非线性光纤耦合器中的暗孤子态[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4 齐赞伟,魏道平,赵玉成,简水生;宽频带光纤耦合器的原理及其制备[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9年01期

5 李川,张以谟,刘铁根,李欣,张大煦,黄清;熔锥光纤耦合器的应变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1年09期

6 李川,张以谟,刘铁根,李欣,张大煦;Y型熔锥光纤耦合器的应变响应[J];光子学报;2001年11期

7 郑宏军,黎昕,杨恒新,周生歧,黄玉青,张一青;光纤耦合器的光功率分配精确校正[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8 贾波,钱松荣,华中一;光纤耦合器的差频特性及其应用[J];中国激光;2002年07期

9 苗健宇,段吉安,帅词俊,易子馗;新型2×2单模光纤耦合器研究[J];甘肃科技;2005年08期

10 黄天水;曹文华;尹新付;郭力争;;双芯非线性光纤耦合器的相敏特性[J];激光与红外;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春郁;余有龙;高应俊;;非对称光纤耦合器的特性分析[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何晶晶;张湘英;王侠;;高功率光纤耦合器的实验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六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陈新桥;林如检;;塑料光纤耦合器的研制方法探讨[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4 杨春;孙小菡;王云明;夏春明;张明德;丁东;;1×7圆柱形混合棒塑料光纤耦合器[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5 叶勇;徐峰;张静;吴万青;俞本立;;双芯光子晶体光纤耦合器的耦合特性分析[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刘文;;可调分束比的单模熔锥型光纤耦合器[A];1991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卷Ⅱ)[C];1991年

7 曹雪;余有龙;柳春郁;;熔锥型光纤耦合器的宽带特性研究与损耗分析[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袁洪良;李齐良;;基于非线性非对称光纤耦合器全光逻辑门研究[A];浙江省电子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徐毅;;可调光子晶体光纤耦合器[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戴翠霞;;基于3*3光纤耦合器的双通道OCT成像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程献影 唐新培;用心跳好“发丝上的舞蹈”[N];中国航天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玉霞;横空出世的康阔技术[N];通信产业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修军;光纤中非线性管理与非线性光纤耦合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悦;侧边熔贴型光子晶体光纤耦合器制作参数的优化设计[D];暨南大学;2015年

2 苗培培;熔融拉锥光纤耦合器特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3 韶强;光纤耦合器制造设备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柴秀丽;一种3×1光纤耦合器的研制[D];河南大学;2005年

5 王炯;光纤耦合器流变制造过程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杨建华;光纤耦合器制作与光谱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邢彩虹;球聚焦型3×1光纤耦合器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夏可宇;塑料光纤耦合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3年

9 郝蕴琦;2×2单模光纤耦合器的偏振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10 王伟强;单模单偏振光纤耦合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91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491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1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