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型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电磁散射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 峡谷环境 腔型结构 复合粗糙面 射线弹跳法 物理光学法 出处:《微波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提出了一种分区域复合表面模型来描述峡谷环境的天然腔型结构,研究了峡谷型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电磁散射特性。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利用高斯谱函数模拟峡谷环境的陆地粗糙面,利用Pierson-Moskowitz(PM)海洋谱模拟峡谷的海面部分,交界处运用加权反正切函数平滑处理,建立了峡谷型分区域复合粗糙面模型。考虑到自然环境中峡谷所具备的天然腔型结构,引入射线密度归一化(RDN)思想,采用改进射线弹跳法与物理光学法的混合方法,计算峡谷型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电磁散射特性。对比了陆地粗糙面、海面和峡谷型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电磁散射特性,计算了峡谷型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散射系数,并讨论了峡谷开口范围、陆地粗糙面的均方根高度和相关长度对峡谷型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对于反演峡谷环境的电磁特性以及遥感、探测具有借鉴意义。
[Abstract]:The natural cavity presents a regional composite surface model to describe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anyon, the canyon area of composite rough surfac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Using Monte Carlo method, using the Gauss spectrum function simulation environment of the land surface rough Canyon, using Pierson-Moskowitz (PM) spectrum simulation of sea ocean Canyon, at the junction of the weighted inverse tangent function smoothing, established the canyon regional composite rough surface model. Considering the natural cavity Canyon in natural environmen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ray density normalization (RDN), using the improved hybrid method ray method and physical optics method, rough surface area of the composit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calculation of canyon. Compared to the land area of the composite rough surface, rough surfac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 surface and gorge, the gorge area calculation of composite rough surface The scattering coefficient is also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Valley opening range, RMS height and relative length of land rough surface on th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e rough surface in Canyon type subarea is discuss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retrieving the electro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lley environment and remote sensing.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93942部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72033)
【分类号】:O441
【正文快照】: 引言腔型结构的电磁散射特性研究一直是现代应用电磁学关注的焦点问题[1-7]。诸多研究目标例如水面舰艇上层建筑的侧壁和发射装置的开口结构、飞行器和导弹的发动机进气道、装甲车的装甲车体等都具备腔型结构。进入空腔的电磁波经过腔体内壁的多次反射后,构成了一个强散射回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红霞;金亚秋;;随机粗糙面上介质目标差场散射的快速计算方法[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6年02期
2 任新成;郭立新;;高斯粗糙面透射波散射系数的基尔霍夫驻留相位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02期
3 伍海波;姚菁晶;何思远;朱国强;;基于电磁仿真的粗糙面上二维目标参数反演[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6期
4 蒋红梅;岳俊山;;室内粗糙面的太赫兹散射特性研究[J];广西通信技术;2013年04期
5 叶红霞;金亚秋;;三维介质粗糙面上导体目标散射的解析-数值混合算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6 王明军;吴振森;李应乐;张小安;张辉;;随机粗糙面激光脉冲散射四阶统计特征[J];物理学报;2009年04期
7 姬伟杰;童创明;;分层粗糙面下方介质目标散射的快速算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8 王蕊;郭立新;刘晓勇;;分层粗糙面的电磁散射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年10期
9 刘伟;郭立新;王安琪;;二维纹理特征指数谱粗糙面的极化散射[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年02期
10 刘伟;郭立新;王安琪;;具有纹理特征的二维高斯粗糙面单双站极化散射[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叶红霞;金亚秋;;三维目标与粗糙面复合模型散射的解析-数值混合算法[A];全国计算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和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金亚秋;叶红霞;;随机粗糙面上目标散射差值计算的快速互耦迭代方法[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3 杜阳;孔金瓯;闫文哲;王卓远;;随机粗糙面电磁散射的统计积分方程模型[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4 匡磊;金亚秋;;三维目标与随机粗糙面复合电磁散射模拟的FDTD方法[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秦三团;随机粗糙面与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的快速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梁玉;粗糙面及其与目标复合电磁散射建模及快速计算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薛谦忠;粗糙面波束散射研究及其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4 邓方顺;目标与粗糙面复合电磁散射特性的快速数值算法建模[D];武汉大学;2010年
5 王蕊;粗糙面及其与目标复合电磁散射中的相关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安琪;粗糙面及其与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的矩量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任新成;粗糙面电磁散射及其与目标的复合散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青;随机粗糙面散射的微扰法及有限元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李娟;粗糙面及其与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的FDTD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叶;随机粗糙面电磁散射特性与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周磊;复合目标电磁散射高频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笑笑;体扰法在分层介质粗糙面电磁散射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田炜;随机粗糙面光散射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汤林;随机粗糙面的光散射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鹤;随机粗糙面的光散射特性的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刘薇;随机粗糙面及其上方目标电磁散射的混合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钊;支持向量机方法在粗糙面和目标复合电磁逆散射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苟雪银;粗糙面微波段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建模及相关参数反演[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常伟;基于并行计算技术的粗糙面与目标电磁散射快速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92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49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