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lens的光子带隙光纤准直器传输特性
本文选题:光子带隙光纤 切入点:束腰直径 出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研究了一种基于C-lens的光子带隙光纤准直器,由于光子带隙光纤准直器光纤端面没有反射,相比普通光纤准直器,其传输矩阵将发生变化。从高斯光束单透镜成像的一般模型出发,利用矩阵光学,在子午面和弧矢面推导了光线传输矩阵。结合实际应用中光子带隙光纤及C-lens透镜的参数,仿真分析了尾纤与C-lens透镜之间的间距及C-lens透镜的参数对工作距离和束腰直径大小的影响,理论得到了新模型下,光子带隙光纤准直器的出射光斑在子午面和弧矢面束腰直径和工作距离近似重合,相比普通光纤出射光斑的椭圆化程度小。研究结果对进行光子带隙光纤准直器及基于光纤准直器的光学器件设计与制作具有指导意义。
[Abstract]:A kind of photonic bandgap fiber collimator based on C-lens is studied. Because the end surface of photonic bandgap fiber collimator has no reflection, compared with ordinary optical fiber collimator, The transmission matrix will change. Starting from the general model of Gao Si beam single lens imaging, using matrix optics, the ray transmission matrix is derived on the meridional plane and the sagittal plane. The parameters of photonic bandgap fiber and C-lens lens ar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effects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ail fiber and the C-lens lens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C-lens lens on the working distance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beam waist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The beam waist diameter and working distance of photonic band gap optical fiber collimator are approximately coincident at meridian and sagittal plane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optical fiber, the elliptical degree of the speckle is smaller.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a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photonic band gap fiber collimator and optical device based on optical fiber collimator.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75012,61575013)~~
【分类号】:TN2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振;谭晓玲;耿优福;王鹏;姚建铨;;四方格子全固光子带隙光纤带隙特性研究[J];激光杂志;2009年05期
2 从征;晶体光子带隙已接近现实[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9年10期
3 叶军;庄飞;;二维椭圆柱长方晶格可控光子带隙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快素兰,章俞之,胡行方;二氧化硅胶体晶体的制备及其光子带隙特性[J];无机材料学报;2002年01期
5 桑芝芳;李振亚;;周期性层状结构材料中光子带隙的形成[J];大学物理;2007年06期
6 卢一鑫;杨璐娜;;受限系统中电磁诱导吸收条件下的光子带隙[J];物理实验;2011年09期
7 金崇君,秦柏,杨森,秦汝虎;三角形复式晶格的光子带结构研究[J];光学学报;1997年04期
8 任坤;冯志芳;任晓斌;;可调谐光子带隙晶体的研究进展[J];量子电子学报;2008年06期
9 刘博文;王清月;徐博;李毅;宋有建;张弛;胡明列;柴路;;基于中空光子带隙光纤的飞秒激光脉冲压缩[J];中国激光;2009年03期
10 庞云波,高葆新;多层结构的光子带隙特性[J];电子学报;200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鸿;;光子带隙材料及其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张援农;赵正予;黄天锡;;准周期结构的分层介质的光子带隙特性[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6年
3 张援农;赵正予;李晓蓉;;具有分形结构的分层介质的光子带隙特性[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杨红;吴伟;邹旭;吴金辉;;一维冷原子晶格中基于平衡四波混频的双色光子带隙[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5 黄爱琴;郑继红;徐邦联;蒋妍梦;唐平玉;庄松林;;可调谐液晶三角格子光子晶体结构参数的变化对光子带隙的影响[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何晓东;刘星元;刘大力;于荣金;;ZrO_2/SiO_2光子带隙材料的透射特性研究[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7 王志;;基于光子带隙光纤长周期光栅的模式干涉仪[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8 雷继兆;梁昌洪;丁伟;张玉;;并行FDTD方法分析光子带隙微带结构[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杨正文;宋志国;余雪;杨勇;赵宗彦;周大成;尹兆益;邱建备;;光子带隙增强Eu~(3+)掺杂TbPO_4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的能量传递性质研究[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震东;光子带隙调制光物理过程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张涵;光子带隙热库中原子相干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张珂;光子带隙热库中原子的发光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杨正文;光子带隙结构调制下发光体中的能量传递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高金伟;电磁诱导的单光子和多光子带隙结构及相位光栅[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四琴;光子带隙与贵金属协同调控稀土离子下转换发光性质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2 于淼;电磁诱导双光子和三光子带隙的产生和控制[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盼晓;准三维光子带隙波导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4 王晓畅;一维原子晶格中基于平衡四波混频的双色光子带隙[D];吉林大学;2014年
5 张靓;二能级系统电磁感应光子带隙理论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李大为;铯原子中驻波场作用下可控光子带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房强;全固光子带隙光纤的色散设计及光纤光栅研究[D];南开大学;2008年
8 邰伯寅;全固光子带隙光纤及其长周期光栅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9 唐超军;双负材料和单负材料中电磁波的传播[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81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581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