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集成成像大纵深物体的三维形貌获取技术

发布时间:2018-04-24 03:32

  本文选题:光学工程 + 集成成像 ; 参考:《应用光学》2017年04期


【摘要】:为了满足现代工业所需的大纵深物体的三维形貌获取需求,解决传统结构光三维形貌获取技术纵深较小的问题,借助集成成像这种阵列式多视点获取技术,构建了基于集成成像的大纵深物体的三维形貌获取技术。从集成成像原理出发,分析了集成成像三维物点和同名像点之间的关系,得到集成成像光学获取系统参数和三维物体纵深极限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相机和电动平移台构建了扫描式相机集成成像三维形貌获取系统,并对纵深从600 mm到3 600mm相对独立的2个物体构建的大纵深三维物体进行了形貌获取。光学实验结果显示,该集成成像大纵深物体三维形貌获取技术能够单次获取纵深为3 600mm的三维物体的三维形貌,为大纵深物体的三维形貌获取提供了技术支持。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3D topography acquisition of large depth objects required by modern industry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maller depth of traditional structured light 3D topography acquisition technology, the array multi-view acquisit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obtain the shape of the object by means of integrated imaging. A 3D shape acquisition technique for large depth objects based on integrated imaging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ed imag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3D object points of integrated imaging and image points of the same name is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stem parameters and the depth limit of 3D objects obtained by integrated imaging optics is obtained. On this basis, a scanning camera integrated imaging 3D topography acquisition system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camera and the electric translation platform, and two large depth 3D objects which ar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in depth from 600mm to 3 600mm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of opt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integrated imaging 3D topography acquisition technique can obtain 3D topography of 3D objects with depth of 3 600mm at a single time, which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obtaining 3D topography of large depth objects.
【作者单位】: 河北工程大学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光学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474169)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F2015402156;F2014402094)
【分类号】:O4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海;陈星池;王家亮;曾若凡;;基于四轴飞行器的单目视觉避障算法[J];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08期

2 林志强;王天友;南刚雷;张瑞峰;;基于线结构光的柴油机缸盖三维形貌测量[J];光电工程;2014年05期

3 王宇;朴燕;;基于元素图像阵列采样的集成成像重构方法[J];光学学报;2014年05期

4 霍炬;崔家山;王伟兴;;基于共面特征点的单目视觉位姿测量误差分析[J];光子学报;2014年05期

5 刘瑞玲;钟德星;韩九强;;汽车伞齿轮多目视觉检测系统与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6 郝劲波;张建奇;王晓蕊;张建磊;;集成成像系统实现三维物体旋转不变分类识别[J];光电子.激光;2014年02期

7 公衍超;万帅;杨楷芳;陈浩;李波;;利用双目视觉视频的实时三维裸手手势识别[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8 戴美玲;杨福俊;何小元;;基于双频彩色光栅投影测量不连续物体三维形貌[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1期

9 杨福俊;耿敏;戴美玲;何小元;;基于单频四步相移条纹投影的不连续物体三维形貌测量[J];光电子.激光;2012年08期

10 焦小雪;赵星;杨勇;方志良;袁小聪;;基于相机阵列的三维集成成像记录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雷;焦小雪;孙羽;刘少鹏;谢艳;赵星;;集成成像大纵深物体的三维形貌获取技术[J];应用光学;2017年04期

2 张小东;孙国鹏;;基于光流的旋翼无人机障碍物检测方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年05期

3 史凯;张新宇;孙平;;利用计算全息光栅产生的涡旋光测量物体变形[J];山东科学;2017年02期

4 陆亮;王佳琪;宗成星;赵萍;;基于A~*算法的四轴飞行器三维路径规划仿真[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5 王卉;李丽霞;刘慧洁;侯欣明;年佳琪;;基于四旋翼飞行器的光流法动态目标检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6 李建;田];;家居中人机交互的自然手势准确识别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6年11期

7 徐建亮;周明安;方晓汾;;一种两步相移任意步距相位轮廓测量技术研究[J];计量学报;2016年05期

8 程立;吴功平;;高压线路巡线机器人视觉导航中的单目测距算法[J];光电子·激光;2016年09期

9 朱新军;邓耀辉;唐晨;宋丽梅;郭庆华;;条纹投影三维形貌测量的变分模态分解相位提取[J];光学精密工程;2016年09期

10 陈新锋;季景;左芬;边心田;;基于彩色光栅投影的相位测量轮廓术[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焕云;王军宁;何迪;涂尚斌;;仿生模式识别目标自适应跟踪算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2 胡文川;裘祖荣;张国雄;;基于线结构光的大尺寸空间角度检测算法设计与实现[J];光电子.激光;2013年02期

3 贾静;吴成柯;;秩1约束下基于圆球的相机标定算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4 陈鹏;胡广大;刘晓军;;基于虚拟控制点的像机姿态测量算法[J];中国激光;2012年11期

5 夏振平;李晓华;崔渊;陈磊;;眼镜式立体显示中的串扰分析及消除方法研究[J];光学学报;2012年10期

6 戴志华;徐于萍;步敬;杨勇;赵星;袁小聪;;光场显微镜实现裸眼三维实时显示[J];光学学报;2012年10期

7 夏军营;徐小泉;熊九龙;;利用平行透视投影模型的位姿迭代估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06期

8 陈向坚;李迪;续志军;苏东风;;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的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06期

9 杨钉钉;王晓蕊;杨琛;向健勇;张方芳;;三维集成成像系统中物体三维信息的重建方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10 王华英;张志会;廖微;郭中甲;刘飞飞;;像面数字全息显微中的相位解包裹算法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兆喜;黄元庆;;基于光学原理的三维形貌测量技术研究[J];光学技术;2006年S1期

2 林瀚;钟金钢;;基于光学三维形貌数字重建的不规则表面的参数测量[J];光学技术;2008年06期

3 陈凡秀;李宏升;王静;;往复冲击条件下磨痕三维形貌的测量[J];光电子.激光;2012年01期

4 迟苍有;廉哲满;;车削表面三维形貌的仿真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张小虎;欧建良;苑云;马钦华;朱肇昆;于起峰;;投影轮廓线辅助下的堆场三维形貌摄影测量研究[J];光学学报;2011年06期

6 杨福俊,云大真,于万明;投影栅相位法三维形貌自动检测应用中的问题[J];光电子·激光;2000年05期

7 罗刚银;唐玉国;乔培玉;王弼陡;贾赞东;徐重;;结构光数字栅线法对物体三维形貌的高精度测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09期

8 唐志成;刘泉声;刘小燕;;节理的剪切力学性质与含三维形貌参数的剪切强度准则比较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9 张慧玉;;基于SFS的三维形貌恢复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13期

10 黄珍献;赵瑞东;孙平;;利用变形和形貌的关系测量三维形貌的方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哲;刘烁;肖文;商澎;;失重后恢复期内骨细胞形貌变化研究[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伟;何小元;;显微干涉法在微结构三维形貌测试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文栋;熊继军;薛晨阳;丑修建;;基于白光干涉法的双波段三维形貌测试系统[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1)[C];2010年

4 王鼎;胡盛;吴勇;李健;;白光共焦三维形貌仪在表面工程研究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5 邵新星;胡邹恒;何小元;;单相机三维形貌重建技术用于体积测量的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池宪;锁小红;郭炜;安岩;;微小零件三维形貌检测系统的研究现状[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7 冯平;;曲面小构件变形状态的全场检测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灿林;黄详岭;杨允鑫;贾帅帅;;基于多频彩色投影的傅里叶变换轮廓术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马锁冬;基于相位恢复的三维形貌复合通道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2 宋丽梅;基于单幅实时测量图像三维形貌恢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吴珂;基于数字投影的快速三维形貌测量技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涛;基于光栅投影模式的三维形貌快速测量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干江红;基于无衍射光投影的三维形貌精密测量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乔培玉;基于三维形貌的弹痕比对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7 肖振中;基于工业摄影和机器视觉的三维形貌与变形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

8 吴斌;大型物体三维形貌数字化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西林;基于数字图像三维形貌重构技术的金属表面粗糙度评定系统[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2 黄儒胜;Hi-B钢二次再结晶显微组织及晶粒三维形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6年

3 李健;附着固体颗粒的粗糙表面润湿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4 支秋颖;基于光栅投影法的三维形貌重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年

5 郜文宁;基于相位测量轮廓术的物体三维形貌重构系统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6 乔磊;表面三维形貌分析与评定软件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范桂杰;基于单幅图像的三维形貌恢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8 田宇;反射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朴磊;基于单幅图像的三维形貌恢复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宋佩勇;基于数字全息技术的物体三维形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94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794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9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