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分时偏振光谱测量系统的起偏效应校正

发布时间:2018-04-28 16:37

  本文选题:偏振遥感 + 偏振光谱 ; 参考:《光学精密工程》2017年02期


【摘要】:针对实验室偏振光谱测量系统短波红外起偏效应大、测量偏差大的问题,建立了系统目标斯托克斯校正模型,提出了该模型中相关系数的测量方法,从而实现了系统偏振效应的精密校正。首先分析了实验室常用的低成本分时偏振光谱测量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起偏效应的来源。然后根据偏振传输理论,将系统中起偏效应较大的波谱仪等效为检偏系统,建立了目标偏振信息的校正模型,并通过与理想模型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针对本测量设备,为提高校正系数的测量精度,在解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精确的拟合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校正精度高于0.5%,满足实验室中对目标偏振信息处理的精度要求,对偏振光谱测量系统的研制和标定具有指导意义。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large short-wave infrared polarization effect and large measurement deviation in the polarizing spectrum measurement system in laboratory, a Stokes correction model of the system target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easurement method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the model is presented. Thus the precision correction of the polarization effect of the system is realiz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 problems and the source of the polarization effect in the low cost time-sharing polarizing spectrum measurement system are analyzed. Then, according to the polarization transmission theory, the wave spectrometer with large polarization effect in the system is equivalent to the polarization detection system, and the correction model of the polariz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arget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ideal model. Final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asuring accuracy of the correction coefficient, a more accurate fitting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ction accuracy of this method is higher than 0.5,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ecision of the target polariz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laboratory. It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alibration of the polarizing spectrum measurement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No.2011AA12A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No.61505199)
【分类号】:O43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光谱分析与光谱测量[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4年04期

2 幸芦笙,李剑白,刘祥霞;新型光谱测量系统的信号接收与数据处理[J];半导体光电;1997年04期

3 ;光谱分析、光谱测量[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0年01期

4 ;光谱分析、光谱测量[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0年05期

5 ;光谱分析、光谱测量[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1年06期

6 石志刚;黄世华;梁春军;雷全胜;;一种新的时间分辨光谱测量方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02期

7 ;光谱分析、光谱测量[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7年01期

8 ;光谱分析、光谱测量[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8年04期

9 黄矛,李赞良,朱志英;绝对强度和时空分辨光谱测量[J];物理;1981年07期

10 ;光谱分析、光谱测量[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向阳;;全视场成象光谱测量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杨锐;万敏;冷杰;郑捷;;可见-红外波段天光光谱测量[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3 吴气虹;马玉蓉;叶峰;方容川;;微区光谱测量系统[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4 孙可煦;江少恩;黄天暄;易荣清;崔延莉;王红斌;陈久森;温树槐;;用于软X光谱测量的滤波差分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5 张亮亮;赵国忠;钟华;胡颖;张存林;;自由空间电光取样THz时间分辨光谱测量[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伍晓明;郁鉴源;任天令;刘理天;;激光加热效应在硅显微Raman光谱测量中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崔正英;孙平;高亚东;董春凤;付柄忠;陈伟;李伟;丁玄同;杨青巍;;HL-2A真空紫外光谱测量及杂质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8 高婷;李健强;杨敏;;ASD光谱仪进行岩矿野外光谱测量方法——以甘肃北山地区为例[A];中国采选技术十年回顾与展望[C];2012年

9 张亮亮;胡颖;赵国忠;张存林;;爆炸性物质THz时间分辨光谱测量[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庆波;近红外光谱分析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韩涛;集成二维多光栅光谱成像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平;高分辨率可见光傅里叶变换光谱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李威;光在多成分介质中传输仿真及光谱测量数据处理新方法[D];天津大学;2014年

3 张卉;颜色测量及其在光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09年

4 胡现辉;高速X光谱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重庆大学;2005年

5 赵翠;应用退卷积提高燃烧污染气体吸收光谱测量的分辨率[D];浙江大学;2008年

6 居戬之;一种用于光谱测量的CCD系统[D];苏州大学;2007年

7 曹文娇;基于虚拟仪器的可见光谱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D];中南大学;2009年

8 熊凯;脉冲光源色度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陈多佳;时间分辨光谱测量系统的设计与改进[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毛祥光;球面反射率测量系统[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16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816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6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