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铁菊头蝠交流声波可塑性与发声学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0 11:34
声信号是动物交流最广泛和重要的方式之一。动物发声行为的获得主要依靠遗传获得和发声学习。发声学习是指动物模仿其它发声者的声音而改变自身发声的行为,能够简化和缩短声信号遗传过程,是动物声文化得以成功传递的重要途径。发声学习在非人哺乳动物中是一个较为罕见的特征,而且分布非常不均衡。了解不同社会因素以及个体因素对发声学习造成的影响可以为动物发声学习以及人类语言的起源与进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以交流声波多样而复杂,且在国内广泛分布的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声学习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声学习具有学习获得(learned acquisition)与社会修正(social modification)两种类型。本文通过回放实验验证已经具有完整发声曲目的亚成体马铁菊头蝠是否具有通过社会修正改变音节参数的发声学习能力,及不同音节类型在发声学习过程中变化特点。实验对三组采自吉林省磐石地区的亚成体马铁菊头蝠分别回放在陕西蓝田和甘肃天水录制的马铁菊头蝠种群成体交流声波(回放实验组分别命名为P-L组和P-T组),以及对控制组回放同种群成体交流声波(P-P组)。...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ferrumequinum),图A为马铁菊头蝠鼻叶特写
样本采集图,试验用活体蝙蝠样本采集于吉林省磐石地区种群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8图2-2磐石种群马铁菊头蝠常用四种音节类型,分析与回放文件编辑皆采用此四种音节类型。Figure2-2ExamplesofthefoursyllabletypesmostcommonlyusedbythegreaterhorseshoebatsfromPanshiColony.我们随机从蓝田种群与天水种群录制的交流声波中选取信噪比大于40dB的音节与短语进行两个回放组回放文件进行编辑,并随机从磐石种群13只成体蝙蝠选取音节与短语进行对照组的回放文件进行编辑。音节被定义为叫声的离散部分,它出现在沉默时期中[142],短语被描述为同一类型的几个音节的序列,其中短语内音节之间的间隔比单一音节之间间隔时间短[108]。在录制的声波中,aBNB和AFM大多以独立音节出现,而BNBl与SFM则大多以5-7个音节组成的短语出现。因此,在每个回放文件中,我们选取aBNB和AFM单音节各20个,BNBL和SFM的3-4个短语(共包含20个音节)编辑成一个回放文件(图2-3)。在蓝田种群交流声波回放文件编辑中,四种音节均采用该种群马铁菊头蝠常用频率(aBNB,27.5kHz;AFM,27.3kHz;BNBL,26.9kHz;SFM,26.8kHz)。而在天水种群交流声波回放文件编辑中,我们选取的aBNB与AFM两种音节为天水种群常用交流声波频率(aBNB,26.4kHz;AFM,27.9kHz);而BNBL音节的编辑选取天水种群不常用低频率BNBL音节(25.1kHz),SFM音节选取天水种群不常用高频率SFM音节(31.7kHz)进行编辑。检验P-T组亚成体马铁菊头蝠是否会根据该回放,而学习使用不同音节的独特频率,验证发声学习是否会改变不同音节之间基频的相对距离。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马铁菊头蝠交流声波“方言”多样性及进化驱动力研究[D]. 王红伟.东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92747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ferrumequinum),图A为马铁菊头蝠鼻叶特写
样本采集图,试验用活体蝙蝠样本采集于吉林省磐石地区种群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8图2-2磐石种群马铁菊头蝠常用四种音节类型,分析与回放文件编辑皆采用此四种音节类型。Figure2-2ExamplesofthefoursyllabletypesmostcommonlyusedbythegreaterhorseshoebatsfromPanshiColony.我们随机从蓝田种群与天水种群录制的交流声波中选取信噪比大于40dB的音节与短语进行两个回放组回放文件进行编辑,并随机从磐石种群13只成体蝙蝠选取音节与短语进行对照组的回放文件进行编辑。音节被定义为叫声的离散部分,它出现在沉默时期中[142],短语被描述为同一类型的几个音节的序列,其中短语内音节之间的间隔比单一音节之间间隔时间短[108]。在录制的声波中,aBNB和AFM大多以独立音节出现,而BNBl与SFM则大多以5-7个音节组成的短语出现。因此,在每个回放文件中,我们选取aBNB和AFM单音节各20个,BNBL和SFM的3-4个短语(共包含20个音节)编辑成一个回放文件(图2-3)。在蓝田种群交流声波回放文件编辑中,四种音节均采用该种群马铁菊头蝠常用频率(aBNB,27.5kHz;AFM,27.3kHz;BNBL,26.9kHz;SFM,26.8kHz)。而在天水种群交流声波回放文件编辑中,我们选取的aBNB与AFM两种音节为天水种群常用交流声波频率(aBNB,26.4kHz;AFM,27.9kHz);而BNBL音节的编辑选取天水种群不常用低频率BNBL音节(25.1kHz),SFM音节选取天水种群不常用高频率SFM音节(31.7kHz)进行编辑。检验P-T组亚成体马铁菊头蝠是否会根据该回放,而学习使用不同音节的独特频率,验证发声学习是否会改变不同音节之间基频的相对距离。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马铁菊头蝠交流声波“方言”多样性及进化驱动力研究[D]. 王红伟.东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92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3292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