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对地闪电中电流沿放电通道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1-11-21 14:51
闪电回击电流一直是防雷领域关心的参数。闪电发生的不确定性使得直接测量电流十分困难,更不能得到电流沿通道的变化。电流沿通道的变化与能量传输特性和放电过程的物理机制密切相关。目前对于通道中电流的变化的研究都是基于理论模型,依据实验观测所得数据去研究电流沿通道变化的工作还没有。本工作主要选取了无狭缝高速摄谱仪拍摄获得的青海高原地区9次云对地闪电21次回击共36张光谱资料,结合同步的辐射电场资料,根据光谱中的离子线总强度与回击电流的正相关性,分析了闪电回击过程中电流沿回击通道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回击通道高度的增加,放电电流的变化趋势大致可以归为电流沿通道高度呈指数衰减、线性衰减和基本不变三种变化规律类型,这三种变化趋势与回击放电的理论模型MTLL、MTLE、MULS、DU模型和TL、BG、TCS模型中电流沿通道的变化一致。衰减系数(符合指数衰减规律曲线的衰减指数和线性衰减规律曲线的斜率)与放电强度大致呈现正相关性。在强放电过程中,放电电流沿回击通道的变化往往趋于指数衰减规律。另外,在同一闪电的同一回击过程中,电流在回击初期衰减最快,在同一闪电的不同回击过程中,电流衰减随着时间逐渐趋于平缓...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电流和发光强度之间的滞后型关系
图 1-2 人工触发闪电通道底部电流波形和光脉冲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流与相对光强的波形相似,上升时间相近,但下降时间差异比较大,电流波形在峰值电流后缓慢下降,而相对光强在峰值过后急剧下降,后变得平缓下来。从上述给出的通过光学观测研究电流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对于闪电的不同放电过程,放电电流与通道的发光强度的相关性是不一致的,对于同一中闪电放电过程,不同的科学家们也有不同的结论。而且放电电流波形与发光强度波形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因此,本文使用了光谱观测方法,分析通过实验拍摄获得 9 次地闪回击放电过程中的辐射光谱,结合光谱资料与电场资料,利用光谱中离子线总强度与电流的正相关性,研究了电流沿通道的变化规律。为验证回击放电模型与进一步完善理论模型提供参考数据。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依据和实验设备理论依据1 全球电路与雷暴云中的起电机制 Marly 的实验证实了富兰克林关于雷暴带电的猜想,不久后,Lemonnie的天气中发现了大气中的电学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地球表面带负气带正电荷,在晴朗的天气下,靠近地球表面的垂直电场约为 100Vm-1全球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连接不同层大气的重要环节[2]。全球意图如图 2-1 所示。电离层电离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次人工触发闪电通道光谱结构分析[J]. 张华明,张义军,吕伟涛,王华,钱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06)
[2]华北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雷暴动力过程的关系研究[J]. 刘冬霞,郄秀书,冯桂力. 大气科学. 2010(01)
[3]山东地区冰雹云的闪电活动特征[J]. 冯桂力,郄秀书,吴书君. 大气科学. 2008(02)
[4]一次强云对地闪电首次回击过程的光谱分析[J]. 袁萍,郄秀书,吕世华,陈冠英,张广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6(04)
[5]高原地区云对地闪电首次回击的光谱研究[J]. 袁萍,刘欣生,张义军,郄秀书,张广庶,王怀斌. 地球物理学报. 2004(01)
[6]用带电悬浮粒子云模拟雷电放电的研究[J]. I.维列夏金,吴维韩. 工科物理. 1998(S1)
[7]介电击穿模型(DBM)的相变问题研究:重正化群方法[J]. 常福宣,李后强,刘德,林理彬. 大自然探索. 1998(01)
本文编号:3509713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电流和发光强度之间的滞后型关系
图 1-2 人工触发闪电通道底部电流波形和光脉冲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流与相对光强的波形相似,上升时间相近,但下降时间差异比较大,电流波形在峰值电流后缓慢下降,而相对光强在峰值过后急剧下降,后变得平缓下来。从上述给出的通过光学观测研究电流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对于闪电的不同放电过程,放电电流与通道的发光强度的相关性是不一致的,对于同一中闪电放电过程,不同的科学家们也有不同的结论。而且放电电流波形与发光强度波形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因此,本文使用了光谱观测方法,分析通过实验拍摄获得 9 次地闪回击放电过程中的辐射光谱,结合光谱资料与电场资料,利用光谱中离子线总强度与电流的正相关性,研究了电流沿通道的变化规律。为验证回击放电模型与进一步完善理论模型提供参考数据。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依据和实验设备理论依据1 全球电路与雷暴云中的起电机制 Marly 的实验证实了富兰克林关于雷暴带电的猜想,不久后,Lemonnie的天气中发现了大气中的电学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地球表面带负气带正电荷,在晴朗的天气下,靠近地球表面的垂直电场约为 100Vm-1全球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连接不同层大气的重要环节[2]。全球意图如图 2-1 所示。电离层电离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次人工触发闪电通道光谱结构分析[J]. 张华明,张义军,吕伟涛,王华,钱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06)
[2]华北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雷暴动力过程的关系研究[J]. 刘冬霞,郄秀书,冯桂力. 大气科学. 2010(01)
[3]山东地区冰雹云的闪电活动特征[J]. 冯桂力,郄秀书,吴书君. 大气科学. 2008(02)
[4]一次强云对地闪电首次回击过程的光谱分析[J]. 袁萍,郄秀书,吕世华,陈冠英,张广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6(04)
[5]高原地区云对地闪电首次回击的光谱研究[J]. 袁萍,刘欣生,张义军,郄秀书,张广庶,王怀斌. 地球物理学报. 2004(01)
[6]用带电悬浮粒子云模拟雷电放电的研究[J]. I.维列夏金,吴维韩. 工科物理. 1998(S1)
[7]介电击穿模型(DBM)的相变问题研究:重正化群方法[J]. 常福宣,李后强,刘德,林理彬. 大自然探索. 1998(01)
本文编号:3509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350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