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探究
发布时间:2022-01-09 09:39
为了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更好地适应"新工科"发展需要,分析了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缺少交叉与融合、验证性实验过多、教学模式机械枯燥等。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应当建立交叉、融合、贯通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新体系,建立自主、开放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新模式,建立注重过程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建设一支学科基础深厚、具有交叉背景和工程思维的实验教师队伍。
【文章来源】:黑龙江科学. 2020,11(19)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新工科与大学物理实验
2 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内容陈旧,知识点单一,缺少交叉与融合
2.2 验证性实验过多,设备过于传统或过于集成,实验过程索然无味
2.3“灌输式”的单一教学模式机械枯燥,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
3 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改革探究
3.1 建立交叉、融合、贯通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新体系
3.2 建立自主、开放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新模式
3.3 建立注重过程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
3.4 建设一支学科基础深厚、具有交叉背景和工程思维的实验教师队伍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学科X-物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实践[J]. 屈世显,高健智,李贵安. 中国大学教学. 2019(10)
[2]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农业工程类一流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 廖庆喜,张拥军,廖宜涛,黄小毛.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5)
[3]新工科下多学科交叉创新性物理实验课程改革[J]. 王立英,秦珠,廖怡,戴海涛,米文博. 大学物理. 2019(09)
[4]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师跨界发展:概念模型、工作机制和实施路径[J]. 江爱华,施大宁,易洋,马静.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4)
[5]工程思维的性质和认识史及其对工程教育改革的启示——工程教育哲学笔记之三[J]. 李伯聪.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4)
[6]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4)
[7]新工科建设: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J]. 林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3)
[8]引领未来产业变革的新兴工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微电子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徐骏,王自强,施毅.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2)
[9]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 林健.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02)
[10]探究型实验的思路、模式与路径——基于浙江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 陆国栋,李飞,赵津婷,刘向东.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03)
本文编号:3578457
【文章来源】:黑龙江科学. 2020,11(19)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新工科与大学物理实验
2 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内容陈旧,知识点单一,缺少交叉与融合
2.2 验证性实验过多,设备过于传统或过于集成,实验过程索然无味
2.3“灌输式”的单一教学模式机械枯燥,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
3 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改革探究
3.1 建立交叉、融合、贯通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新体系
3.2 建立自主、开放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新模式
3.3 建立注重过程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
3.4 建设一支学科基础深厚、具有交叉背景和工程思维的实验教师队伍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学科X-物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实践[J]. 屈世显,高健智,李贵安. 中国大学教学. 2019(10)
[2]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农业工程类一流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 廖庆喜,张拥军,廖宜涛,黄小毛.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5)
[3]新工科下多学科交叉创新性物理实验课程改革[J]. 王立英,秦珠,廖怡,戴海涛,米文博. 大学物理. 2019(09)
[4]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师跨界发展:概念模型、工作机制和实施路径[J]. 江爱华,施大宁,易洋,马静.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4)
[5]工程思维的性质和认识史及其对工程教育改革的启示——工程教育哲学笔记之三[J]. 李伯聪.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4)
[6]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4)
[7]新工科建设: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J]. 林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3)
[8]引领未来产业变革的新兴工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微电子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徐骏,王自强,施毅.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2)
[9]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 林健.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02)
[10]探究型实验的思路、模式与路径——基于浙江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 陆国栋,李飞,赵津婷,刘向东.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03)
本文编号:3578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357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