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Ⅲ上J/Ψ到四个轻子衰变的首次观测
发布时间:2023-04-11 23:01
利用在BESⅢ上采集的4.481 × 108个Ψ(3686)事例的数据样本,对Ψ(3686)→π+π-J/Ψ,J/Ψ→l1+l1-l2+l2-(l1,l2=e,μ)衰变过程进行分析,包括e+e-e+e-,e+e-μ+μ-和μ+μ-μ+μ-。我们首次观测到了J/Ψ→e+e-e+e-和J/Ψ→e+e-μ+μ-衰变过程,并且测量出它们的分支比分别为(5.17±0.39±0.35)× 10-5和(3.00±0.27±0.20)× 10-5。测量出这两个过程的CP不对称幅值分别为(0.098±0.070±0.077)和(0.086 土0.093±0.060)。没有观测到J/Ψ→μ+μ-μ+μ-过程的显著信号,在90%的置信度下确定了其分支比上限为2.3 × 10-6。利用Ψ(3686)单举MC样本,通过Ψ(3686)→π+π-J/Ψ过程中的两个带相反电荷的低动量π介子来标记的J/Ψ介子,开发了J/Ψ衰变分支比的绝对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J/Ψ→γη进行检验,得到与输入分支比相一致的输出分支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核物理中的CP宇称
1.2 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
1.3 粲偶素家族
1.4 论文选题及论文结构
1.4.1 论文选题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内容
1.4.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5 论文结构
第2章 北京谱仪-Ⅲ(BESⅢ)和蒙特卡罗模拟
2.1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Ⅱ(BEPCⅡ)
2.2 北京谱仪(BESⅢ)的物理目标
2.3 北京谱仪(BESⅢ)
2.4 北京谱仪-Ⅲ离线数据系统
2.4.1 离线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
2.4.2 软件平台
2.4.3 物理产生子
2.4.4 探测器模拟系统(BOOST)
2.5 J/Ψ→l+l-l+l-过程的数据和蒙卡模拟
2.6 电子寻迹效率与鉴别效率研究
2.6.1 电子寻迹效率研究
2.6.2 电子鉴别效率研究
第3章 J/Ψ→e+e-e+e-过程的测量
3.1 J/Ψ→l+l-l+l-的初步事例选择条件
3.1.1 带电径迹的选择
3.1.2 粒子鉴别
3.1.3 π+π-反冲质量的要求
3.1.4 运动学拟合
3.2 本底分析
3.3 信号MC与数据的比较
3.4 拟合数据的结果
3.5 系统误差
3.6 CP宇称不对称性测量
3.7 分支比测量的输入输出检查
3.8 CP宇称不对称性测量的输入输出检查
3.9 小结
第4章 J/Ψ→e+e-μ+μ-过程的测量
4.1 本底分析
4.2 信号MC与数据的比较
4.3 拟合数据的结果
4.4 系统误差
4.5 CP宇称不对称性测量
4.6 分支比测量的输入输出检查
4.7 CP宇称不对称性测量的输入输出检查
4.8 小结
第5章 J/Ψ→μ+μ-μ+μ-过程的测量
5.1 进一步的事例选择
5.2 本底分析
5.3 拟合数据的结果
5.4 系统误差
5.5 使用贝叶斯(Bayesian)方法确定分支比上限
5.6 输入输出检查
5.7 小结
第6章 用Ψ(3686)数据直接绝对的测量J/Ψ衰变的方法
6.1 简介
6.2 数据样本和MC模拟
6.3 该方法的介绍
6.4 初步事例选择
6.5 标记的重建
6.6 J/Ψ衰变的分析
6.7 结果
第7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 J/Ψ→e+e-e+e-过程的费曼图和振幅形式
B J/Ψ→e+e-μ+μ-过程的费曼图和振幅形式
C J/Ψ→μ+μ-μ+μ-过程的费曼图和振幅形式
D J/Ψ→γe+e-过程的振幅形式
E J/Ψ→γμ+μ-过程的振幅形式
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89923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核物理中的CP宇称
1.2 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
1.3 粲偶素家族
1.4 论文选题及论文结构
1.4.1 论文选题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内容
1.4.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5 论文结构
第2章 北京谱仪-Ⅲ(BESⅢ)和蒙特卡罗模拟
2.1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Ⅱ(BEPCⅡ)
2.2 北京谱仪(BESⅢ)的物理目标
2.3 北京谱仪(BESⅢ)
2.4 北京谱仪-Ⅲ离线数据系统
2.4.1 离线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
2.4.2 软件平台
2.4.3 物理产生子
2.4.4 探测器模拟系统(BOOST)
2.5 J/Ψ→l+l-l+l-过程的数据和蒙卡模拟
2.6 电子寻迹效率与鉴别效率研究
2.6.1 电子寻迹效率研究
2.6.2 电子鉴别效率研究
第3章 J/Ψ→e+e-e+e-过程的测量
3.1 J/Ψ→l+l-l+l-的初步事例选择条件
3.1.1 带电径迹的选择
3.1.2 粒子鉴别
3.1.3 π+π-反冲质量的要求
3.1.4 运动学拟合
3.2 本底分析
3.3 信号MC与数据的比较
3.4 拟合数据的结果
3.5 系统误差
3.6 CP宇称不对称性测量
3.7 分支比测量的输入输出检查
3.8 CP宇称不对称性测量的输入输出检查
3.9 小结
第4章 J/Ψ→e+e-μ+μ-过程的测量
4.1 本底分析
4.2 信号MC与数据的比较
4.3 拟合数据的结果
4.4 系统误差
4.5 CP宇称不对称性测量
4.6 分支比测量的输入输出检查
4.7 CP宇称不对称性测量的输入输出检查
4.8 小结
第5章 J/Ψ→μ+μ-μ+μ-过程的测量
5.1 进一步的事例选择
5.2 本底分析
5.3 拟合数据的结果
5.4 系统误差
5.5 使用贝叶斯(Bayesian)方法确定分支比上限
5.6 输入输出检查
5.7 小结
第6章 用Ψ(3686)数据直接绝对的测量J/Ψ衰变的方法
6.1 简介
6.2 数据样本和MC模拟
6.3 该方法的介绍
6.4 初步事例选择
6.5 标记的重建
6.6 J/Ψ衰变的分析
6.7 结果
第7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 J/Ψ→e+e-e+e-过程的费曼图和振幅形式
B J/Ψ→e+e-μ+μ-过程的费曼图和振幅形式
C J/Ψ→μ+μ-μ+μ-过程的费曼图和振幅形式
D J/Ψ→γe+e-过程的振幅形式
E J/Ψ→γμ+μ-过程的振幅形式
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89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3789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