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IEEE 802.11ac射频一致性测试的采样频偏估计算法研究与应用
本文关键词:面向IEEE 802.11ac射频一致性测试的采样频偏估计算法研究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IEEE 802.11ac 射频一致性测试 采样频偏估计 载波频偏估计 MIMO精同步
【摘要】:采样频偏是由于接收端和发送端的晶振频率不匹配而产生的采样频率偏差,会对接收端信号造成幅度失真、相位旋转和子载波间干扰等不利影响。本文围绕面向IEEE 802.11ac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的采样频偏估计算法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介绍了IEEE 802.11ac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OFDM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详细分析了IEEE 802.11ac的物理层协议,包括帧格式、长训练序列、短训练序列、导频等,以及IEEE 802.11ac的系统发射机模型。其次,研究仿真了已有的采样频偏估计技术。本文在建立了采样频偏估计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采样频偏和载波频偏对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研究仿真了多种采样频偏和载波频偏的联合估计算法,主要包括基于循环前缀的频偏估计算法、基于训练序列的频偏估计算法、基于导频的频偏估计算法,综合频偏估计算法以及MIMO频偏估计算法。为后续的面向IEEE 802.11ac射频一致性测试的采样频偏估计算法研究奠定了基础。然后,介绍了射频一致性测试技术。简要说明了本文所采用的PXI模块化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包括硬件架构和软件实现。分析了主要的射频测试指标。同时介绍了整个基带处理系统的模块框架及各模块的算法实现。另外,本文将频偏估计算法应用于IEEE 802.11ac中,并提出改进。准确的精定时同步是良好的频偏估计的前提。由于在MIMO系统中传统的精同步算法存在伪多径效应的问题,本文利用惩罚因子和局部积分策略提出了MIMO精同步改进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有效的抵抗伪多径效应,定时同步误差远小于传统算法。本文提出利用长训练序列的最大似然联合频偏估计算法,并推导出载波频偏的闭式表达式,同时利用信赖域反馈算法求解采样频偏。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优于已有算法,且具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同时将最大似然联合频偏估计算法推广到MIMO中,频偏估计误差也远小于已有MIM O联合频偏估计算法。将递归最小二乘RLS算法应用到IEEE 802.11ac的频偏追踪中,取得了极小的频偏估计误差。最后仿真了联合频偏估计的整体实现方案,本文的联合频偏估计方案估计误差较小,收敛速度快且运算复杂度低。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1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金芝;王钱矾;;MB-OFDM UWB系统频偏估计方法改进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0年07期
2 王龙平;王学斌;刘雅婷;何冬梅;;一种新的频偏估计与补偿方法研究[J];电子产品世界;2012年06期
3 周新力;龚岳洲;孟庆萍;;一种基于迭代的频偏估计算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28期
4 彭刚;杨春兰;;一种改进的频偏估计算法及其性能仿真[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4年02期
5 徐长刚;;高速场景下频偏估计算法的探究[J];电子测试;2014年02期
6 周磊磊;朱磊基;汪明亮;;一种应用于无线传感网的频偏估计改进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14年05期
7 罗武;刘安;梁庆林;;一种迭代频偏估计算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8 王品;黄焱;王超;杨华;;基于自相关的宽范围高精度频偏估计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1年04期
9 果宏艳;许渤;邱昆;;一种适用于突发相干光通信的均衡和频偏估计的联合方法[J];光电子.激光;2013年09期
10 钟兴旺,陈豪,易克初;复基带信号的几种载频频偏估计算法比较[J];空间电子技术;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铁乔;李瑞琴;;一种克服导航电文翻转效应的北斗信号频偏估计方法[A];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7 北斗/GNSS用户终端技术[C];2014年
2 李宇辉;张远见;;基于IEEE802.16d中OFDM系统的发射机与接收同步模块的实现[A];2005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翔;周世东;姚彦;;一种用于OFDM系统的频偏估计方案[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刘志红;朱沛;陈为沛;;突发模式下载波同步技术[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缪晖;蔡跃明;冯洁;;MIMO-OFDM系统中一种新的同步设计[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田红心;孙婉莹;刘祖军;易克初;;一种基于FFT的C/A码快速捕获算法[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7 方绍;谢显中;;基于IEEE802.16m的OFDM频偏估计算法及DSP实现[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玉民;相干光通信系统中信道均衡与频偏估计算法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2 禹永植;基于BICM-OFDM调制的短波瞬间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吕卓;MIMO信道参数估计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俞鹤伟;宽带无线网络中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5 张杰;稳健的阵列参数估计及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李丹萍;面向OFDM系统的信道参数估计与峰均比抑制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晓瀛;OFDM及MIMO系统中的迭代接收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腾辉;高铁场景下OFDM/MIMO系统多普勒频偏估计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罗向丽;面向IEEE802.11ac射频一致性测试的定时和频率同步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徐长刚;基于LTE的大时频偏估计算法的研究及仿真[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4年
4 储长财;OFDM系统频偏估计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张东惠;电力线OFDM通信系统同步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6 沈汉文;面向IEEE 802.11ac射频一致性测试的采样频偏估计算法研究与应用[D];东南大学;2016年
7 周睿;LTE小区搜索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黄柏;二发二收MIMO-OFDM波形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周文源;基于LTE-A上行链路关键技术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10 杜健;分布式MIMO系统频率同步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86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186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