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双环功率控制的突发模式激光驱动器

发布时间:2018-01-12 21:36

  本文关键词:双环功率控制的突发模式激光驱动器 出处:《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无源光网络 激光驱动器 突发模式 双环功率控制


【摘要】:设计了一款应用于无源光网络(PON)的突发模式激光驱动器及其双环功率控制电路。提出一种电荷补偿和动态偏置电路,减小了激光驱动器电流上升和下降时间,提高了输出电流能力;提出一种双环功率控制的反馈电路,解决了平均功率和消光比随温度变化的问题。基于0.18μm RF CMOS工艺完成流片,激光驱动器芯片面积为1 600μm×800μm。测试结果表明,激光驱动器的输出偏置电流和调制电流分别可达90 m A。激光驱动器突发响应开启时间小于2 ns,关断时间小于1 ns,发送数据速率高达2.5 Gbit/s,抖动大小为41 ps。激光驱动器输出平均光功率稳定性为±0.26 d B,消光比稳定性为±1 d B。该激光驱动器满足了PON系统对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稳定性要求。
[Abstract]:A burst mode laser driver and its dual loop power control circuit for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ON) are designed, and a charge compensation and dynamic bias circuit is proposed. The rising and falling time of the current of the laser driver is reduced, and the output current capacity is improved. A feedback circuit for double loop power control is proposed,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average power and extinction ratio vary with temperature. The flow sheet is completed based on 0.18 渭 m RF CMOS process. The area of laser driver chip is 1 600 渭 m 脳 800 渭 m. The output bias current and modulation current of the laser driver can reach 90 Ma, respectively. The burst response time of the laser driver is less than 2 ns and the turn-off time is less than 1 ns. The data rate is up to 2.5 Gbit / s and the jitter is 41 ps.The average output power stability of the laser driver is 卤0.26 dB. The extinction ratio is 卤1 dB. The laser driver meets the output power and stability requirements of the PON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3ZX02310)
【分类号】:TN929.1;TN248
【正文快照】: 0引言无源光网络(PON)是光纤接入网中一个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具备数据传输速率快、效率高和成本低等优点。激光器(LD)是PON中光网络单元(ONU)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器件特性对温度变化和自身老化非常敏感。激光驱动器及其功率控制电路用于驱动激光器[1],消除温度和老化对激光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娟;惠晓威;;3G系统中的几种联合功率控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9期

2 钟卫,徐友云,蔡跃明;非合作功率控制博弈优化设计[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何旭;范若楠;张秀婷;徐厚宝;任亮;;功率控制单元板卡布局优化设计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年22期

4 李娜娜;兰洋;陈昌海;;分布式网络中功率控制策略对进度密度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5 许诚旭;;功率控制下的协作多播能效优化[J];大众科技;2014年04期

6 吕士兵;;移动Ad Hoc网络中的功率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7 吴春艳;一种改进的CDMA功率控制策略的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徐大勇,梁庆林;模糊技术用于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9 王庆平,徐明远,郭思哲,张起晶;基于功率控制的CDMA系统性能的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朱明;;功率控制在CDMA以及实际接收机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丹;俞立;;基于加速超松弛迭代方法的随机功率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赵云波;张纪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功率控制及相关控制理论问题[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欧怀谷;李富;张良驹;冯俊婷;;核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的数字化实现[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杜洪峰;梁朝晖;周正;邝育军;;可变速率可变功率的V-BLAST系统的性能分析[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王忠;任苏萍;雷礼平;杨永祯;;CDMA功率控制的计算机仿真[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梅俊蓉;钟义信;;CDMA系统中的最优前向功率控制[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邓也;戴明艳;张慧;张晓辉;;PS下行功率控制原理及评估方法简介[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赵云波;张纪峰;;Ad hoc网络中两种功率控制策略的传输容量分析[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李平;;一种新的认知无线电功率控制博弈算法[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赵妮丽;王峰;;Ad Hoc功率控制与节能技术的研究[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 王珏;从点看面现有CDMA网络如何工作?[N];计算机世界;2004年

2 武晓黎;TD手机很“绿色”[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3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N];人民邮电;2001年

4 上海 王坦;常用手机英语缩略语构成特点及解释[N];电子报;2003年

5 ;“软硬兼施”TD终端更绿色[N];人民邮电;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松华;无线网络串行干扰消除功率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2 黄秋萍;多用户系统的容量及功率控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张艳荣;蜂窝移动通信分布式功率控制及其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陈波;移动通信系统中功率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杨春刚;认知无线网络中基于博弈论的功率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胡荣;宽带CDMA移动通信高性能接收及功率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王晓勇;LTE-A系统中功率分配与功率控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文晓聪;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功率控制和速率控制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金婧;LTE-Advanced系统中多天线协作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范军;采用智能天线和功率控制的Ad Hoc网络MAC协议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丽丽;基于博弈论的两层Femtocell网络功率控制与干扰管理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王金乐;两层Femtocell网络中基于信道增益不确定的鲁棒功率控制[D];燕山大学;2015年

3 董广伟;WCDMA的功率控制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4 卜超;蜂窝网络中功率控制的研究与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查建青;通信系统低辐射能量方案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陈文博;基于Femtocell功率控制技术与能效的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7 蔡培;基于载荷优化与功率控制的智能风机叶片驱动系统的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孙莉莉;基于功率控制博弈的跨层干扰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李世杰;面向功率控制的车载自组织网络组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瑜敏;超宽带无线Ad Hoc网络MAC协议及功率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6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416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6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