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密集街道V2V通信的几何信道模型

发布时间:2018-01-14 05:16

  本文关键词:基于密集街道V2V通信的几何信道模型 出处:《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VV通信 散射信道模型 发射角 到达角 概率密度函数


【摘要】:对于密集城市街道车对车(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环境,有效街道宽度不足以匹配最大散射范围,单点散射的假设过于严格。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适用于密集街道V2V场景的多点散射模型。考虑电磁信号多点散射传播路径,通过几何变换将多点散射路径等效为单点椭圆散射路径,分析多径衰落信道的空间参数,推导出发射角(angle of departure,AOD)和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的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提出符合理论和经验,拓展了信道模型在几何角度和多点散射路径方面的研究。
[Abstract]:For dense city street vehicle to vehicle V2V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the effective street width is not enough to match the maximum scattering range. The assumption of single point scattering is too strict. Aiming at the above problems, a multi-point scattering model suitable for V2V scene in dense streets is proposed. The propagation path of multi-point scattering of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is considered. The multipoint scattering path is equivalent to a single point elliptical scattering path by geometr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spatial parameters of the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 are analyzed, and the transmitting angle angle of departure is derived.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AODs and angle of arrival (AOAA) is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accords with the theory and experience, and extends the research of the channel model in geometric angle and multi-point scattering path.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日本新泻大学;
【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科学研究重大计划基金项目(14KJA510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471153、61372128)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基金项目(SJCX17_0264)
【分类号】:TN929.5
【正文快照】: 2.日本新泻大学电气电子工学科,日本950-2181)0引言V2V无线通信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已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因此为V2V移动通信环境和无线系统设计更可靠的传播信道模型尤为重要[1]。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基于几何统计的经典信道模型,比如文献[2]中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群英,肖先赐;无线时空信道模型[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03期

2 徐明光;肖立民;姚彦;;一种无线信道模型的特征分析[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09期

3 朱子行;梁俊;;基于高空平台站通信的三状态马尔科夫信道模型[J];通信技术;2009年06期

4 周龙;刘海萍;;无线通信系统信道模型研究[J];光机电信息;2010年04期

5 张正文;卓露;刘江涛;张永杰;;适用于350M集群信道的经典信道模型[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黄晓飞;徐池;张海勇;姜凤娇;;舰载卫星信道模型的探讨[J];通信技术;2011年07期

7 陈峥;李亚麟;许张生;吕星哉;;无线宽带信道模型的仿真与验证[J];电讯技术;2011年07期

8 聂欣;米红;武向军;;基于综合信道模型的星地信道性能研究[J];航天器工程;2012年01期

9 李萌;孙恩昌;张延华;;无线信道模型研究与展望(一)[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李萌;孙恩昌;张延华;;无线信道模型研究与展望(二)[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娟;薄亚明;;三维三极化信道模型[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刘杉坚;张焱;芮艳华;周世东;王庭昌;;基于几何统计信道模型传播的特性动态衍变[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刚;郭漪;葛建华;;空时MIMO信道模型的研究与仿真实现[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李长青;刘丹谱;乐光新;;UWB-OFDM系统中的信道模型分析[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海凛;张业荣;;一种三维统计随机多极化MIMO信道模型[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6 张小华;刘江涛;卓露;;Suzuki信道模型的研究与仿真[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艾山·吾买尔;吐尔根·依不拉音;早克热·卡德尔;;基于噪声信道模型的维吾尔语央音原音识别[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8 石巍;周少山;申东娅;;基于Nakagami衰落的MIMO信道模型的研究与仿真[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凤山;朱雪田;周正;;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模型[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张丽丽;陈伟;贺智轶;;非频率选择性信道模型的仿真与分析[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副总编 老鬼阿定;V2V车联网商用迈出关键一步[N];计算机世界;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化;MIMO信道模型及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彭宏利;基于室内典型环境的WCDMA MIMO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志钢;MIMO无线统计信道建模与仿真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韩峰;煤矿井下MIMO信道模型及其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方娜燕;面向5G的下行多天线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徐霞;无线信道在网络仿真平台中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杨婧;毫米波MIMO星地链路信道模型及容量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翔;星载地基波束形成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刘传顺;三维空间信道模型及其性能评估[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何昊宸;城乡结合地区Nakagami-K复合信道建模[D];重庆大学;2015年

9 刘畅;高速铁路中无线信道模型研究与系统性能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0 李美;高铁环境下无线信道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22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422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7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