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时频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的构造
本文关键词:二维时频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的构造 出处:《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Welch Costas阵列 Golomb Costas阵列 自相关函数 互相关函数 跳频序列
【摘要】:基于低碰撞区跳频序列的准同步跳频通信系统在低碰撞区内具有低的多址干扰。将已有的一维跳频序列低碰撞区扩展到时频二维,给出了两种构造二维时频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的方法。构造法分别基于Welch Costas阵列和Golomb Costas阵列,通过序列循环移位的方法分别得到一类二维时频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新的序列集满足跳频序列的二维周期汉明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构成的理论界,同时在二维时频低碰撞区内具有最优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
[Abstract]:The quasi-synchronous frequency-hopp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low-impact frequency hopping sequence has low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in the low impact area. The existing one-dimensional frequency hopping sequence is extended to the time-frequency 2-D in the low collision zone. Two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two dimensional time-frequency low collision region frequency hopping sequences are presented, which are based on Welch Costas array and Golomb Costas array, respectivel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yclic shift of sequences, a class of frequency hopping sequences in the low collision region of two dimensional time-frequency is obtained. The new sequence sets satisfy the theoretical bounds of the two-dimensional periodic hamming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and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of the frequency hopping sequence.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the optimal autocorrelation and cross-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wo-dimensional time-frequency low impact region.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671402)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F2015203150)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项目(QN2016120)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14.4
【正文快照】: 0引言 跳频扩频通信系统凭借其抗干扰和抗截获等特性,在无线电通信和移动通信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1-2]。低碰撞区(low hit zone,LHZ)跳频序列的汉明相关函数值在低碰撞区内很小,利用低碰撞区跳频序列作为扩频序列的跳频通信系统在低碰撞区内具有低的多址干扰。低碰撞区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姚建国;王玉峰;衡伟;;Golomb Costas序列的结构及其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J];通信学报;2013年07期
2 姚建国;王玉峰;衡伟;李艳玲;;基于Welch Costas序列的最佳跳频码结构及其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3 姚建国;黄清;;Costas序列在多用户雷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通信学报;2010年05期
4 LEE Moon Ho;;Lower bounds on the periodic Hamming correlations of frequency hopping sequences with low hit zone[J];Science in China(Series F:Information Sciences);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成谦;马雅楠;;二维时频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的构造[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7年04期
2 林志宝;陈浩源;;汉明相关值可灵活设定的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的构造[J];闽江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3 WANG ChangYuan;PENG DaiYuan;HAN HongYu;ZHOU LiMengNan;;New sets of low-hit-zone frequency-hopping sequence with optimal maximum periodic partial Hamming correlation[J];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2015年12期
4 彭代渊;韩鸿宇;;无碰撞区跳频/时序列理论界与设计[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5 许成谦;褚晓森;;多集合的最优LHZ/NHZ跳频序列集的构造[J];燕山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6 许成谦;王嘉星;;跳频序列偶相关函数及其理论界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5年02期
7 牛宪华;曾柏森;;低碰撞区跳频序列平均部分汉明相关理论界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8 陈浩源;柯品惠;张胜元;;基于矩阵置换的最优无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的构造[J];计算机应用;2013年11期
9 姚建国;王玉峰;衡伟;;Golomb Costas序列的结构及其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J];通信学报;2013年07期
10 姚建国;王玉峰;衡伟;李艳玲;;基于Welch Costas序列的最佳跳频码结构及其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姚建国;黄清;;Costas序列在多用户雷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通信学报;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树廷;;雷达频综的跳频控制及快速捕获[J];火控雷达技术;1989年02期
2 陈军,刘军,王四红;抑制跳频点抗干扰技术分析[J];电讯技术;2002年06期
3 李玉生;姚富强;张毅;;跳频正交网台信号分选算法研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5年06期
4 张波;邵定蓉;李署坚;;跳频快速捕获技术[J];电子测量技术;2005年03期
5 吴凡;姚富强;李永贵;李玉生;;跳频高密度异步网台信号的分选[J];电讯技术;2006年05期
6 赵丽屏;姚富强;李永贵;;差分跳频组网及其特性分析[J];电子学报;2006年10期
7 武开有;马绪;沈良;徐以涛;;基于S变换的跳频信号参数估计[J];军事通信技术;2008年03期
8 滕振宇;潘成胜;;基于关联度的跳频频率多步预测方法与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22期
9 杨曦;高强;;海军跳频组网抗干扰策略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0年01期
10 邓灵;张天骐;金静;朱洪波;;重排谱图在跳频信号参数估计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明;甘欣辉;;快速测频技术在跳频检测中的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吴凡;姚富强;李玉生;;跳频同步正交网台信号分选关键技术研究[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何松柏;王琪贤;周尚波;;混沌跳频无线通信研究[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4 陈诚;曹秀英;帅富强;;数字跳频对讲机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廖梁兵;张红雨;;DDS杂散分析及一种跳频源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吕波;孙江平;袁乃昌;;改善锁相环跳频时间的方法研究[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倪琳娜;赵振岩;于海锋;;基于MATLAB的跳频同步仿真研究[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张贵福;;小型超宽带跳频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9 邢立鹏;胡旭;李晨辉;于伟;楚世理;;基于遗传退火算法的战场跳频频率分配仿真研究[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左广霞;李正生;李庆坤;;基于ISA总线的跳频收发系统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 沈嘉;谁是终结者[N];通信产业报;2005年
2 晓弈;无线生活的新起点[N];人民邮电;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雷;XX型微型低功耗高速跳频源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赵越;基于跳频调制的单相逆变电源的研究与设计[D];东北大学;2013年
3 李国鑫;Link16数据链信号的识别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陈慧青;基于电容阵列的数控跳频带通滤波器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岳海啸;高速跳频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基带设计[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宿兴辉;跳频OFDM及相关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7 张太江;现代微波PLL跳频源设计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8 刘武广;X、Ku波段宽带低噪声雷达跳频源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涛;多网络通信与安全的研究和实现[D];东北大学;2009年
10 吕捷;S波段低杂散高速跳频频综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34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43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