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子载波OFDM毫米波接入信号的光学产生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3 09:47

  本文选题:光载无线通信(RoF) 切入点:全双工 出处:《光电子·激光》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研究了一种下行链路采用64阶正交幅度调制-正交频分复用(QAM-OFDM)信号和上行链路采用8阶相移键控(PSK)-OFDM信号的全双工光载无线通信(RoF)系统。其中,下行链路承载的是60GHz不同子载波数量(64,128,256,512)的光生64QAM-OFDM毫米波接入信号。数值模拟仿真证明:光生64QAM-OFDM毫米波接入信号的峰均比(PAPR)随着子载波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当下行链路接收功率为-18dBm时,相比较其它3种子载波数量而言,子载波数为256的64QAMOFDM毫米波接入信号的接收灵敏度最好,误码率(BER)近似为10~(-3.7);当上行链路的接收功率高于-28.5dBm时,接收信号的BER在10~(-3)以下。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study a full duplex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oF system in downlink using QAM-OFDM signal of order 64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and in uplink using 8-order phase-shift keying (PSKPK) -OFDM signal. The downlink carries the 64QAM-OFDM millimeter-wave access signal with 60GHz different number of sub-carriers.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peak-to-average ratio (PAPR) of the photonic 64QAM-OFDM millimeter-wave access signal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sub-carriers. When the received power of the current line link is -18dBm, the 64QAMOFDM millimeter-wave access signal with 256 subcarriers has the best reception sensitivity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hree subcarriers, and the error rate (BER) is approximately 10 / 10 / 3.70.When the receiving power of uplink is higher than -28.5 dBm, the received power of the uplink is higher than -28.5 dBm, and the received power of the uplink is higher than -28.5 dBm. The BER of the received signal is below 10 ~ 10 ~ (- 3).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064) 重庆市科委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cstc2014jcyjA40046、cstc2016jcyjA1233) 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KJTD201320)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CYS15225、CYS16225) 重庆市万州区科技人才专项资助项目
【分类号】:TN929.1;TN92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应祥岳;徐铁峰;刘太君;文化锋;张秀普;;基于双平行MZM和HNLF四波混频效应的24倍频光生毫米波技术[J];光电子·激光;2016年08期

2 张建明;娄淑琴;曾璐璐;;全双工光载无线通信链路模型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05期

3 耿红建;郝士琦;赵青松;王勇;;基于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和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的十倍频毫米波信号生成[J];光电子·激光;2015年04期

4 袁建国;李璋超;胡云霞;盛泉良;林金朝;庞宇;;光OFDM系统中一种改进的SLM峰均比抑制方案[J];光电子·激光;2015年01期

5 张亚平;马秀荣;白媛;赵健;李文丽;;子载波个数对非对称限幅光正交频分复用误码率的影响[J];中国激光;2012年06期

6 刘继红;李昭林;梁猛;;Effects of laser phase noise on the performance of optical coherent receivers[J];Optoelectronics Letters;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烙;邵宇丰;陈福平;申世鲁;王安蓉;赵云杰;罗映祥;;子载波OFDM毫米波接入信号的光学产生与应用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7年07期

2 袁建国;申茜;邱飘玉;王永;吴英冬;郭乔;;O-OFDM系统中一种联合改进的低复杂度SLM峰均比抑制技术[J];半导体光电;2017年02期

3 贺超;谭泽富;邵宇丰;蔡黎;蒲鹤升;朱云乐;黄思斯;刘毓;;A full-duplex optical access system with hybrid 64/16/4QAM-OFDM downlink[J];Optoelectronics Letters;2016年05期

4 康子建;谷一英;朱文武;范峰;胡晶晶;赵明山;;利用DFB激光器非线性的高线性射频光传输链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年08期

5 李晶;宁提纲;裴丽;简伟;郑晶晶;油海东;温晓东;;基于偏振调制的最优接收灵敏度的ROF链路研究(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年06期

6 袁建国;申茜;邱飘玉;王永;;O-OFDM系统中一种低复杂度的SLM峰均比抑制技术[J];激光杂志;2016年04期

7 张婵;宁提纲;李晶;李超;郑晶晶;马少朔;;基于相移超结构光栅的ROF单边带调制系统(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年02期

8 陈海燕;刘威;李莉;;相对相位噪声对相干光通信系统性能影响[J];激光技术;2016年01期

9 刘海燕;彭利红;;一种基于OPM和FBG滤波器的新型双工ROF系统[J];光电子·激光;2015年08期

10 张俊;张剑;;可见光通信光叠加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东;戴博;任栎亲;盛斌;王琦;张大伟;;基于马赫曾德调制器产生24GHz波段超宽带信号毫米波(英文)[J];光子学报;2015年09期

2 曾璐璐;娄淑琴;张建明;;基于调制边带法的高次倍频光毫米波产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02期

3 耿红建;郝士琦;赵青松;;基于级联外调制器的六倍频微波信号的光学生成技术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5年02期

4 章仁飞;陈泽艺;王瑞;;用于毫米波产生的平衡输出单纵模双波长光纤激光器[J];量子电子学报;2015年01期

5 毛嵩;吴正茂;樊利;杨海波;赵茂戎;夏光琼;;基于次谐波调制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获取窄线宽微波信号的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14年24期

6 耿红建;郝士琦;刘加林;;基于双平行MZM调制器和四波混频效应的高倍频微波信号的光学生成[J];光电子.激光;2014年10期

7 商建明;王道斌;刘延君;元丽华;雷景丽;李晓晓;侯尚林;;基于外调制器的可控八倍频光载毫米波生成技术研究[J];光学学报;2014年05期

8 张敬;王目光;邵晨光;李唐军;简水生;;基于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光子倍频毫米波生成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4年03期

9 袁建国;毕文娟;胡云霞;庞宇;林金朝;;CO-OFDM系统中基于维纳滤波的相位噪声ICI抑制算法[J];光电子.激光;2014年02期

10 徐作为;付宏燕;蔡志平;;基于级联光纤环微波光子滤波器的微波倍频技术[J];光电子.激光;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叶永涛,宋波,王庭昌,益晓新;子载波数目对于MC-CDMA系统性能的影响[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03期

2 李国汉;王可人;金虎;;一种基于KS距离的OFDM子载波数估计法[J];计算机工程;2012年21期

3 束锋,赵光玲,吴乐南;基于OFDM的数字广播系统模型研究及子载波数目确定[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年04期

4 武林俊,朱世华,冯兴乐;利用单频时间掩模函数降低OFDM的功率峰均比[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5 汪照;李有明;邹婷;刘小青;陈斌;;一种能量有效的多用户OFDM资源分配方案[J];电信科学;2013年04期

6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菊茜;OFDM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辛忠洋;改善OFDM系统中峰均比技术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陶心一;光OFDM传输系统的分析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王志勇;降低OFDM系统峰均比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沈亮;基于OFDM系统峰均比问题的研究与FPGA实现[D];东南大学;2006年

5 周艳;OFDM系统峰均比抑制优化算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6 梁晓军;全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关键器件及峰均比抑制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60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560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0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