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联合干涉相位和相干性幅度的极化干涉SAR最优相干性估计

发布时间:2018-03-16 11:11

  本文选题:PolInSAR 切入点:极化状态 出处:《测绘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极化干涉SAR(PolInSAR)估计的复相干性包含相干性幅度和干涉相位,相干性幅度高低可以衡量干涉相位的质量,干涉相位是散射目标相位中心位置的重要体现,相干性幅度和干涉相位估计精度决定植被参数反演精度。由不同极化状态构成的相干区域中,相干性幅度差最大和干涉相位差最大的估计准则都从复相干性的某一方面建立最优估计函数,不能有效利用相干性幅度和相位信息。本文以相干区域边界为基础,结合相干性幅度和干涉相位信息,利用关联度建立联合干涉相位和相干性幅度的最优相干性估计准则,并在相干区域范围内获取最优散射机制及其相干性。试验结果表明,联合干涉相位和相干性幅度的最优估计准则可以有效区分地表散射和森林冠层散射的相干性和散射中心,提高植被高反演的可靠性。
[Abstract]:The complex coherence of polarimetric interferometry (PolInSAR) estimation includes coherence amplitude and interference phase, which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interference phase, and the interference phase is an important reflection of the center position of the phase of scattering target. The precision of coherent amplitude and interferometric phase estimation determines the accuracy of vegetation parameter inversion. The estimation criteria for the maximum coherence amplitude difference and the maximum interference phase difference are derived from one aspect of complex coherence. The coherence amplitude and phase information can not be used effectively. In this paper, the coherent region boundary is used as the basis. Combining the information of coherence amplitude and interference phase, the optimal coherence estimation criterion of joint interference phase and coherence amplitud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correlation degree, and the optimal scattering mechanism and coherence are obtained in the range of coherent reg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estimation criterion of joint interferometric phase and coherence amplitude can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the coherence and scattering center between surface scattering and forest canopy scattering an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vegetation high inversion.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理学院;
【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JJ22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31068)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3B153)~~
【分类号】:TN9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擰 ,程萍;光的相干性及其描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1982年04期

2 陈天杰,宋立尔;辐射相干性的由来[J];量子电子学;1988年04期

3 殷兆伟,戴国宪;数字储频器相干性分析[J];电子对抗技术;2002年03期

4 史晶晶;秦莉;宁永强;刘云;张金龙;曹军胜;王立军;;大功率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相干性测量与分析[J];发光学报;2011年08期

5 张兵临;激光的高亮度与相干性[J];四川激光;1982年02期

6 孟祥东;王彤;保铮;;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垂直基线对图像相干性的影响[J];电子学报;2008年06期

7 谢正祥;窦晓明;杨忠琴;陈良迟;张世强;;关于频域相干性及其数值计算研究[J];医学物理;1992年02期

8 张凡,丁建江;一种提高雷达接收相干性的新算法[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曾传相;关于激光基本特性问题的几点看法[J];四川激光;1980年01期

10 陆同兴;关于超辐射场相干性的建立过程[J];量子电子学;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琛;;驱动激光束间相干性对背向散射的影响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2年版)[C];2012年

2 胡青;葛辉良;李然威;杨华;宫先仪;;浅海波导声场相干性测量[A];中国声学学会2001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1]论文集[C];2001年

3 冯棉;;逻辑推理中的相干性[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海;常宏;姚景芹;谢常德;彭X墀;;铷原子蒸汽中原子相干性导致的Kerr非线性增强效应及其应用研究[A];第十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论文集[C];2002年

5 张红星;叶丰;顾明;;顺风向脉动风速及风压相干性的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6 杨再秀;王伟;蒙艳松;耿生群;黄智刚;;GNSS信号质量评估与测试方法研究[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7 刘夏姬;李代军;黄湖;李师群;;磁波导中原子束传输的相干性演化[A];第九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摘要集(Ⅱ)[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李博;相干性和同步性是MIMO测试重点[N];通信产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丰雯诗;痉挛性斜颈表面肌电图表现及相干性分析探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楼鑫欣;基于脑电和肌电相干性的辅助中风病人主动康复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穆冬;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敖萌;高相干点InSAR技术用于滑坡调查与高精度监测[D];长安大学;2015年

2 甘利;上证综合指数与其它金融市场指数间的相干性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王天祥;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地表形变监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吴志敏;不同模式下的EEG-EMG信号相干性和信息熵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5 范少凯;基于SAR图像的冰雪覆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荣瑶;大脑皮层与上肢肌肉间功能耦合与信息传输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7 孙佳媛;抗振干涉仪中短相干光源相干性的测试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李云萍;基于皮层肌肉相干性的手部运动信息解码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9 崔若飞;汽车驾驶员脑氧信号的近红外光谱法检测及小波相干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10 陈超;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系相干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19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619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6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