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一种基于传输容量控制的DTN动态分段编码路由算法

发布时间:2018-03-26 17:09

  本文选题:时延容忍网络 切入点:路由算法 出处:《计算机应用研究》2017年09期


【摘要】:针对时延容忍网络(DTN)中基于动态分段编码的路由算法DSNC存在的数据冗余编码和节点投递成功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传输容量控制的DTN动态分段编码路由算法NC-TCC。在源节点处,采用AONT矩阵对分段中的数据包进行编码,以减少数据重复编码的次数;在中间节点处,利用构造的节点运动模型计算当前连接的传输容量,并在满足传输容量的前提下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选择合适数量的数据包进行编码,以提高节点投递成功率。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数据冗余,提高传输效率。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ata redundancy coding and low success rate of node delivery, the routing algorithm DSNC based on dynamic piecewise coding in delay-tolerant networks is discussed. This paper presents a DTN dynamic segmented coding 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transmission capacity control, NC-TCC. at the source node, the AONT matrix is used to encode the packets in the segment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data repeat coding, and at the middle node, The node motion model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transmission capacity of the current connection, and the appropriate number of packets a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priority from high to low to encode under the premise of satisfying the transmission capacity.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reduce data redundancy and improv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401374)
【分类号】:TN915.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太龙;;备件编码及音型编码中特殊情况的解决办法[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9年03期

2 瞿成明;龚本刚;许超;;系统编码与非系统编码信息论模型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07年05期

3 陈婧;蔡灿辉;;基于分层结构的多描述编码[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8年01期

4 张凤;多描述编码及其视频应用[J];现代电视技术;2004年04期

5 郭晓东,李临生,张雄;一种基于图像平滑的近无损编码方案[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S1期

6 ChrisJones;状态编码中的寄存输出[J];电子产品世界;1996年08期

7 朱仁峰,周辉;自适应块截短编码的一种实现方法[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钱海鹏;章民立;;几种方块编码方案的进一步探讨[J];信号处理;1987年04期

9 王继东;间隔编码和新近队列编码的研究[J];电子科学学刊;1990年01期

10 李芳琼,席泓;量子错误纠正编码[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晓东;李临生;张雄;;一种基于图像平滑的近无损编码方案[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张岩;;一种改进的安全网络编码方案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侯铭睿;史萍;骆超;;基于Wyner-Ziv编码的容错视频传输方案[A];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第四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美奂;唯有源头“清”水来[N];电脑报;2007年

2 南京联创系统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顾恺;移动数据传输中的差错控制[N];计算机世界;2000年

3 ;FEC技术成倍增加ULH传输距离[N];人民邮电;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英;多用户通信系统中编码协同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蔡灿辉;多描述编码与互联网视频传输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范钰华;率失真优化的多描述编码及其在图像视频通信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王建富;H.265/HEVC编码加速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毕凌燕;交叠正交变换与视频分割编码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6 董_g焘;H.264/AVC编码优化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范晨;视频容错编码与传输技术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8 张金雷;基于分布式编码的图像无损编码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王锋;无线IP网络中视频FGS编码与传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张海波;可视秘密共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宏;基于编码信息相关性的3D-HEVC深度优化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成炜;CPC在编码协作中的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欧阳晓;HEVC屏幕内容编码的帧内预测快速算法[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4 章威;偏振编码通信系统中偏振正交损失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王代利;LDPC码编码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郭继东;基于H.264编码标准的视频加密算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7 肖孝云;在线多播编码缓存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8 朱昂;基于文字块识别和长方形哈希块匹配的屏幕内容编码优化方案[D];北方工业大学;2017年

9 刘倩;可扩展编码分组标记策略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文军;精细可分级编码和多径传输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68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668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8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