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对地光通信临界调制速率锁定
本文选题:光通信临界调制速率 切入点:飞行层次 出处:《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年10期
【摘要】:为了在现有条件下对无人机遂行对地光通信任务的调制传输速率有一个准确的衡量,需要建立合适的机载光通信大气信道模型。首先划分空域范围,将影响要素限定在对流层内;之后基于对流层典型大气效应建立了综合影响模型,又进一步建立了无人机对地光通信的信道传输模型。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无人机参数设置,并对不同高度条件下无人机对地光通信的有效信息总量进行仿真,得到了遂行光通信任务的最佳通信高度为2 660 m;在此高度条件下,通过选取合适调制速率点对信道传输模型进行仿真。结合临界有效信息总量的设置及仿真结果,在满足光通信系统反馈检验需求的基础上,将无人机光通信临界调制速率需求锁定在1.12 Gbps。为现有条件下光通信调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评估标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Abstract]:In order to accurately measure the modulation and transmission rate of UAV to grou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mission under existing condi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 appropriate atmospheric channel model for airborne optical communication.Firstly, the influence elements are confined to the troposphere, and then a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ypical atmospheric effects in the troposphere, and the channel transmission model of UAV to grou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is further established.Under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the parameters of UAV are set,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information of UAV to grou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is simulated under different altitude conditions, and the optimum communication height of carrying out optical communication task is 2 660 m.The optimum communication height is 2 660 m.The channel transmission model is simulated by selecting appropriate modulation rate points.Combined with the setting of critical effective information and simulation results, the critical modulation rate requirement of UAV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locked at 1.12 Gbps on the basis of satisfying the demand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feedback test.It provides an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the design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ation system under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and has a strong guiding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器控制器系;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武器装备军内科研项目(KJ2015023300B41068)
【分类号】:TN9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汇;光通信系统成为美国高科技领域新宠[J];广东通信技术;2000年10期
2 ;用于远距离光通信的新光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1年06期
3 ;南京大学光通信工程研究中心[J];光电子技术;2004年01期
4 汪俊;田斌;易克初;熊海良;刘祖军;;高空平台不稳定对平台间光通信性能的影响及抑制[J];光电子.激光;2010年04期
5 张彦;光通信系统应用[J];半导体技术;1985年06期
6 陈善海;;远距离光通信系统[J];电子技术;1987年05期
7 刘炎卿 ,徐万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光通信系统试验场通过鉴定验收[J];光通信研究;1988年04期
8 刘铮;;光通信和光电技术应引起高度重视[J];电子设计技术;2000年03期
9 曾瑛;光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J];电力系统通信;2001年02期
10 ;提高数字光通信系统品质[J];现代电信科技;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春玲;许童羽;王丽华;;县区级农电企业光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2 彭晓军;;浅谈电力光通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A];电力行业信息化优秀论文集2013[C];2013年
3 闻传花;周胜军;李玉权;;大气光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关键技术[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4 周田华;;水下光通信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汪俊芳;李滔;;高速光通信系统性能监测[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赵义红;李正文;何其四;;量子光通信系统的高速调制研究[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于海霞;何晓东;佟传平;谢东华;冯金顺;;光通信系统中的光滤波技术[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傅倩;陈长缨;洪岳;邓椺;;改善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A];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何宁;周田华;;激光扫描技术在水下光通信中的应用[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昀;;长途光通信工程光缆指标测试的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2007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黄绍平;通信用LSI开发动态[N];中国电子报;2001年
2 米笑;打破10T极限[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金元;可见光通信系统容量分析与星座设计[D];东南大学;2015年
2 余冰雁;基于照明LED的室内高速可见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杨欣华;可见光通信系统建模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赵芳;基于单模光纤耦合自差探测星间光通信系统接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施政;可见光通信系统的集成芯片设计及其关键器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6 袁建国;高速超长距离光通信系统中超强FEC码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泽骏;基于MIMO-OFDM的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薛栋;基于LDPC码的可见光通信系统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郑伟;基于分数低阶OFDM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4 汪珍妮;基于OFDM的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单晔;室内可见光通信调制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虹;基于大功率白光LED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实验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李会敏;可见光通信系统干扰消除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张颖;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中多用户接入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郑园园;室内LED可见光通信系统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10 李红艳;高速光通信系统调制关键技术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12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71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