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密度格码的编码协作中继系统
本文选题:低密度格码 + 编码协作 ; 参考:《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7年05期
【摘要】:提出一种联合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的低密度格码编码协作(low density lattice code coded cooperation,LDLC-CC)改进方案。中继对源节点广播的LDLC码字进行译码,并向目的节点转发基于LDPC和LDLC编码的增强校验信息。通过利用校验矩阵下三角结构特性,源节点和中继节点可以简单地通过各自的校验矩阵进行整形和编码,且采用的LDLC校验矩阵可以构成高维下三角结构校验矩阵。此外,设计了目的节点联合迭代软译码算法。该算法建立了LDLC联合译码与LDPC软译码之间的联系,相比LDPC硬译码可以获得显著的编码增益。仿真结果显示,在瑞利慢衰落信道下提出的联合LDPC的LDLC-CC系统相比传统无协作直传LDLC系统最大可以取得近5dB性能增益。
[Abstract]:An improved scheme for low density trellis coding, low density lattice code coded cooperation (LDLC-CCS), is proposed, which combines low density parity LDPCs with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 (LDPCs).The relay decodes the LDLC codewords broadcast by the source node and forwards the enhanced check information based on LDPC and LDLC codes to the destination node.By using the triangula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eck matrix, the source node and the relay node can be simply shaped and coded by their respective check matrices, and the LDLC check matrix can be used to form the high dimensional lower triangular structure check matrix.In addition, a joint iterative soft decoding algorithm for destination nodes is designed.This algorithm establish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DLC joint decoding and LDPC soft decoding, and can obtain significant coding gain compared with LDPC hard decoding.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LDLC-CC system with LDPC in Rayleigh slow fading channel can achieve the maximum performance gain of near 5dB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non-cooperative direct LDLC system.
【作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500401180) 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CX201426)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1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Telairity H.264编码技术为2010年世界杯全球高清/标清转播提供支持[J];电脑与电信;2010年07期
2 张静方,王晓利,朱军,赵达尊,刘莹;无钥匙位相型双图像莫尔编码技术[J];光电子·激光;2001年11期
3 孟国军,钟家骐;视频精细分层编码技术浅析[J];实用测试技术;2002年05期
4 李斌;;视频流传输的分层编码与多重描述编码技术的比较[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王相海;;静态图像压缩标准中的可分级编码技术[J];计算机科学;2006年01期
6 潘毓;贾聪;;基于编码技术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1期
7 王宏,吴颖;数据紧缩与编码技术[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9年11期
8 王崇艺;运动图像的编码技术[J];自动化博览;1997年04期
9 于洲宏,葛仁伟,张文俊;远程图像监控系统的编码技术[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韩博;;y|眼3D电视编码技术[J];现代电视技术;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闫磊;张翠芳;杨菲;;基于H.264的精细颗粒可伸缩编码[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金东瀚;;简述现代高效率编码技术[A];中国图象图形科学技术新进展——第九届全国图象图形科技大会论文集[C];1998年
3 瞿晓;陈伟;;面向传输的精细可扩展编码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孙伟民;苑立波;廖智博;;利用莫尔技术进行编码分析及信息加密[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黄欢欢;王月蓉;冯少华;;H.264编码技术及其应用[A];计算机研究新进展(2010)——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鲁艳;雷维嘉;谢显中;;基于Avalon接口的交织编码技术的FPGA实现[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恒;李敏;罗志勇;;面向本科的信息论与编码教学方法改革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姜军;付炜;李金桐;;一种三维子带/小波滤波器组嵌入式视频编码[A];全国第十五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刘黎力;李洲;王祯辉;;多频编码技术在水声遥控中的应用[A];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3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如何选择ULH中的编码调制方式[N];人民邮电;2004年
2 杨珂;AVS有望成为IPTV标准的最终选择[N];经济参考报;2007年
3 ;如何选择IPTV 业务编码技术[N];人民邮电;2005年
4 张琰s,
本文编号:1763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76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