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一种基于多天线波束成形的全双工自干扰抵消算法

发布时间:2018-05-17 07:35

  本文选题:无线通信 + 自干扰抵消 ; 参考:《电子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针对同时同频全双工无线通信系统,当基站采用多根发射天线和多根接收天线进行自干扰抵消时,现有技术多集中于自干扰迫零,缺少对发射机射频噪声抑制的研究.本文在考虑射频噪声抑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收发波束联合成形算法,算法首先以信干噪比最大化为原则,优化接收机天线波束成形向量,给出了算法求解表达式;其次以自干扰最小化为原则,优化发射机天线波束成形向量,给出了算法步骤.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发射机信噪比为30.0d B和60.0d B时,3发3收基站的自干扰抵消值分别为65.5d B和89.8d B,与SVD迫零技术相比,分别有25.5d B和19.8d B的性能改善.
[Abstract]:For the simultaneous frequency full-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hen the base station adopts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 and multiple receiving antennas to cancel the self-interference, the existing techniques mostly focus on self-interference forcing, and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RF noise suppression of the transmitter.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RF noise suppression, a combined beamform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Firstly, based on the maximization of signal-to-noise ratio, the beamforming vector of receiver antenna is optimiz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algorithm is given. Secondl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inimization of self interference, the beamforming vector of transmitter antenna is optimized, and the algorithm steps are give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of the transmitter is 30.0 dB and 60.0 dB, the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values of the transmitter are 65.5 dB and 89.8 dB,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SVD zero-forcing techniqu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improved by 25.5dB and 19.8dB,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1501093,No.61531009,No.61271164,No.61471108,No.6120126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14ZX03003001-002) 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No.2014AA01A704,No.2014AA01A706,No.2015AA01A701) 教育部与中移动研究基金(No.MCM20130111)
【分类号】:TN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大威,顾亚平,李秀红,许伟杰;自适应声干扰抵消系统[J];声学技术;1996年01期

2 李峰,潘申富,陆建平;串行干扰抵消器性能分析[J];无线电工程;2005年05期

3 徐定杰;郭少彬;王伟;;多径信道下一种改进的混合干扰抵消方法的研究[J];宇航学报;2009年03期

4 韦家鼎,叶为文,丁久量;同轴电缆传送电视的交流干扰抵消器[J];广播与电视技术;1975年Z1期

5 方朝曦;王宗欣;;一种新的混合多径干扰抵消方法[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6 杨梅;陈阳;;一种改进的并行干扰抵消检测算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7 任晓亚;宋爱民;;自适应算法在干扰抵消器应用中的比较研究[J];通信技术;2007年12期

8 江峰,惠俊英,蔡平,梁国龙;自适应线谱干扰抵消器的性能分析及其极窄带实现[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9 左朋,陈建荣;微波频段直接实现的干扰抵消技术[J];空间电子技术;2002年04期

10 杜娜;徐大专;;采用比特干扰抵消的低复杂度多用户空时迭代接收机[J];应用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大海;杨坤德;王冬海;;时域宽带逆波束形成干扰抵消算法研究[A];2007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辛吉荣;万坚;程建;;基于自适应滤波的地面站干扰抵消算法[A];第六届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梁双春;;多天线CDMA系统中干扰抵消算法性能分析[A];2004’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超;;BLAST结构MMSE检测方法分析[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赵军辉;王东明;尤肖虎;马章勇;;多码CDMA系统中基于迭代信道估计的并行干扰抵消方法研究[A];2003’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汪莹;赵春明;姜明;;基于MMSE软干扰抵消的HARQ大迭代接收机[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7 王海红;王欣;;V-BLAST系统中一种低复杂度的列表OSIC检测算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8 郭治;昂志敏;靳红超;;基于V-BLAST的检测算法的研究[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云阵;自干扰抵消技术和接收机线性化的研究及其在超高频RFID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胡成华;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并行干扰抵消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刘召伟;高速率无线OFDM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抵消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洪;两发两收LTE全双工链路数字自干扰抵消技术设计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于彦华;LTE同频同时全双工自干扰抵消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童觊超;通信中的干扰抵消与抑制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李司坤;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中的信道估计与干扰抵消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张永波;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并行干扰抵消算法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6 赵彦龙;码分多址系统并行干扰抵消检测器的设计与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超;部分并行干扰抵消检测器的研究与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8 李绍辉;基于并行干扰抵消与天线阵列的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9 罗青全;EV-DO迭代干扰抵消的研究和前向链路物理层实现[D];东南大学;2006年

10 马瑞芳;CDMA移动通信中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00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900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7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