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一种空间DTN接触图路由精确性提高方法

发布时间:2018-06-20 03:22

  本文选题:接触图路由 + 非预期的接触中断 ; 参考:《铁道学报》2017年07期


【摘要】:接触图路由利用空间DTN节点运动轨迹可以预知的特点,将节点间通信的开始与截止时间、速率等信息配置在接触图中,以此为依据计算路由,但这也带来了对接触图准确性要求极高的问题。在复杂的空间环境中,短时的电磁干扰或能量过低等原因可能导致接触意外失效,此时按照原始配置计算的路径将无法使用,另外接触图路由未考虑排队时延对低生存时间束(Bundle)的影响,导致这些束可能会在排队中过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接触图路由精确性提高方法,包括接触失效发现机制、接触恢复探测机制、接触失效及恢复通告机制、接触图更新机制和考虑接触失效的路由计算机制,同时使用基于效用函数的转发策略优先发送生存时间低的束。实验表明接触图路由精确性提高方法在链路意外失效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束的传递率、降低传递时延。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di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tion trajectory of space DTN nodes, the contact graph route allocate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beginning and closing time and the rat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nodes in the contact diagram, based on which the routing is calculated. But this also brings the problem that the accuracy of contact diagram is very high. In complex space environments, short term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low energy may lead to accidental contact failure, at which time the path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configuration will not be available. In addition, contact graph routing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queueing delay on low lifetime bundles, which may lead to the expiration of these bundles in the queue.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a metho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ontact diagram routing is proposed, including contact failure detection mechanism, contact recovery detection mechanism, contact failure and recovery notification mechanism. Contact graph updating mechanism and routing computer system considering contact failure are used in this paper. At the same time, Utility Function-based forwarding strategy is used to give priority to beams with low lifetim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the beam and reduce the transmission delay in the event of accidental link failure.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5AA0157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1202)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大鹏;孔晓龙;王汝言;靳继伟;樊思龙;;节点重要程度感知的分布式DTN结构检测机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年07期

2 苗苗;;英飞朗DTN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进网许可证[J];邮电设计技术;2008年06期

3 成洁;卢紫毅;林青;;延时中断容忍网络(DTN)捆绑层协议研究[J];军事通信技术;2011年01期

4 倪辰辰;李千目;姜怡;查玄阅;;基于轻型机步野战场景的DTN通信策略设计与性能分析[J];电信科学;2013年10期

5 刘飞;谢永明;王国军;;DTN中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声誉评估策略[J];计算机工程;2012年23期

6 张迪;王贵竹;;DTN中概率选择的散发等待路由[J];通信技术;2010年05期

7 郭航;王兴伟;黄敏;蒋定德;;基于多队列自适应的DTN传染路由算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2年04期

8 王贵竹;徐正欢;李晓峰;;DTN中依据报文质量的拥塞控制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年09期

9 彭敏;洪佩琳;薛开平;卢汉成;;基于投递概率预测的DTN高效路由[J];计算机学报;2011年01期

10 薛静锋;范志安;李建胜;樊秀梅;;基于历史信息预测转发概率的DTN路由算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春阳;基于机器学习的车载自组织网络DTN路由协议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6年

2 钟智翔;基于动态多跳链路的空间DTN数据单元参数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黄天雨;基于分块聚合的深空DTN传输策略优化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陶健;DTN中基于拥塞程度的概率路由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5 韩荟;DTN弹性质量自适应架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6 卓琳琳;DTN网络可靠传输机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刘剑华;空天DTN网络传输控制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曹丞玮;高铁通信中DTN路由协议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9 薛超;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DTN路由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马蓓蕾;DTN中基于缓冲区占用率和转发率的路由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42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042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8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