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能量收发效率对共焦点反射式光通信组网天线系统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26 05:43

  本文选题:光通信 + 组网 ; 参考:《光学学报》2016年12期


【摘要】:激光通信组网天线系统能量发射效率与接收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其通信能力的强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组网天线系统基本模型,分析其能量发射效率与接收效率的算法并进行数学建模,推导出了其能量发射效率与接收效率的计算公式,深入讨论了能量发射效率和能量接收效率与旋转抛物面上下开口直径、焦距以及会聚透镜单元口径、焦距等光学结构参数的准确函数关系,相关结论可应用于激光通信组网天线光学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最后以三颗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在距离1000km范围内、以高于2.5Gb/s的速率进行组网通信为背景,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满足通信条件的激光器最小发射功率、组网天线系统的发射效率随跟踪通信角度的变化曲线以及接收效率。
[Abstract]:The energy transmitting efficiency and receiving efficiency of laser communication netted antenna system determine its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new basic model of netted antenna system is proposed. The algorithm of energy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nd receiving efficiency is analyzed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energy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nd receiving efficiency is deriv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energy receiving efficiency and the optical structur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diameter of the upper and lower opening of the rotating parabola, the focal length, the aperture of the lens unit and the focal length, are discussed.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can be applied to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optical structure of laser communication netted antennas. Finally, with three Leo satellites in the range of 1000km, the minimum emission power of the laser satisfying the communication condition is obtained by analyzing and calculating the minimum emission power of the laser,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network at a rate of more than 2.5 GB / s.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netted antenna system varies with the tracking communication angle, as well as the receiving efficiency.
【作者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空地激光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长春理工大学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338116)
【分类号】:TN9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天线与天线系统[J];电子科技文摘;2002年08期

2 ;天线与天线系统[J];电子科技文摘;2002年10期

3 ;天线与天线系统[J];电子科技文摘;2002年11期

4 ;天线与天线系统[J];电子科技文摘;2006年04期

5 张秀峰;张金柱;;协同天线系统的建模研究[J];软件导刊;2009年10期

6 ;天线与天线系统[J];电子科技文摘;1999年08期

7 钱沈钢;浅谈未来室内天线系统的发展趋势[J];通信世界;2000年03期

8 ; 天线与天线系统[J];电子科技文摘;2000年03期

9 ;天线与天线系统[J];电子科技文摘;2000年07期

10 ;天线与天线系统[J];电子科技文摘;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龙;梁昌洪;史琰;;天线系统的广义谐振研究[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王卫民;;天线系统性能对跟踪精度的影响[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6年

3 葛志晨;章文勋;;PBG结构在天线系统中的应用[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建宅;;海杂波测试2.4米天线系统的结构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建平;;紫色光合细菌天线系统中能量传递的超快动力学[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张凤林;孙向珍;;超宽频带单脉冲跟踪天线系统研究[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7 李阳;;13.7米望远镜天线测量[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刘文;“静中通”天线系统替电视转播争分夺秒[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2 ;车载隐藏式移动天线系统[N];中国汽车报;2002年

3 江波;RFS组合天线系统亮相通信展[N];通信产业报;2005年

4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浅释分布式天线系统[N];通信产业报;2009年

5 ;传输、站址及互操作解决方案[N];人民邮电;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杜丹;ICRH天线系统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2 陈军;高能效的分布式天线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闫继垒;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的资源优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黄圣春;大规模分布式天线系统下行链路的资源管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叶准;分布式天线系统信道容量及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李平;智能GPS天线系统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林晨;机载天线设计及天线系统布局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杨;分布式天线系统中干扰对齐应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飞龙;伞状可展开天线系统的结构设计及力学特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冯浩;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能效/谱效性能分析及高能效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谭文婷;分布式天线系统中基于不完全CSI的自适应传输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5 曹凯;可重构天线系统寻优算法及应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6 聂波;分布式天线系统中能量有效的发送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刘建伟;分布式天线系统中能效优化的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吴玲;分布式天线系统天线选择和定位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王宇航;增强型分布式天线射频系统研究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苏才国;分布式天线系统下行链路性能与容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69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069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6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