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无线激光通信网络接入新方法与实现
本文选题:移动 + 无线 ; 参考:《激光杂志》2017年03期
【摘要】:随着通信基站的不断优化,以往提出的移动无线激光通信网络接入方法已无法满足通信基站的各项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移动无线激光通信网络接入新方法,并为其设计了低耗用户端、集中管理、疏导和资源优化四种功能模块。新方法使用模糊逻辑构建网络接入模型,推断出移动无线激光通信网络带宽,给出顺序型的用户流量数据接入调度方案,对网络的数据丢弃率和接入成功率进行优化。并以v Z型的用户接口对移动无线激光通信网络的摘挂机、铃流和双音多频工作进行通信限制,优化网络收益。对比实验证明,所提出的新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移动无线激光通信网络的数据丢弃率,提高接入成功率,增加网络收益。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s, the previous mobile wireless las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access method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s.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a new access method for mobile wireless las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proposed, and four functional modules are designed for it, such as low consumption client, centralized management, dredging and resource optimization. The new method uses fuzzy logic to construct the network access model, deduces the bandwidth of the mobile wireless las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gives the sequential user traffic data access scheduling scheme, and optimizes the data dropping rate and the access success rate of the network. The VZ user interface is used to restrict the mobile wireless lase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off-hook, bell current and dual-tone multi-frequency operation, so as to optimize the network incom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ata loss rate of the mobile wireless las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improve the access success rate and increase the network revenue.
【作者单位】: 天津天狮学院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天津市重点实验室智能计算及软件新技术;
【基金】:天津市科委,科技重大专项,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示范工程项目(16ZXHLSF00160) 天津市教委,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改研究计划项目(C03-0809)
【分类号】:TN9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龙生;无线激光通信技术浅析[J];现代通信;2003年11期
2 李大社,刘淑娥;远距离无线激光通信样机的研制[J];激光与红外;2005年06期
3 韩旭东;陈定安;李小娟;崔一平;;无线激光通信技术[J];电子器件;2006年02期
4 袁强;陈旭辉;王志勇;;无线激光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J];广西通信技术;2007年03期
5 吴晓生;;无线激光通信技术与应用[J];大众科技;2008年04期
6 张洪宪;沈海娟;;无线激光通信技术及相关问题探讨[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代丰羽;;无线激光通信的发展前景探讨[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0年06期
8 翟蓓蓓;孙运强;姚爱琴;赵晓东;;无线激光通信图像去噪技术[J];电子测试;2012年04期
9 罗亚萍;贾秀梅;;无线激光通信图像去噪处理技术[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2年10期
10 王强;无线激光通信技术与应用[J];通信世界;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大社;管绍鹏;孙文燕;;舰船无线激光通信样机的设计[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胡玮;蒋大钢;邓科;陈彦;幺周石;;无线激光通信与测距一体机的测距精度分析[A];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君洪;杨小丽;;无线激光通信几种调制方式比较研究[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母一宁;太荣剑;李平;于萧;姜会林;;无线激光通信中多进制脉冲间隔调制及实验[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冯继文 编译;无线激光通信电路[N];电子报;2010年
2 记者 李泳沩;“最后一公里”的优选方案[N];吉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温涛;无线激光通信中ATP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刚;移动式无线激光通信基台结构与装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继鹏;采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编解码的无线光通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徐明;无线激光通信数据收发器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丁涛;基于块节点的无线激光通信网络拓扑控制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崔殿栋;无线激光通信中偏振调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晶南;红外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国军;无线激光通信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严彩萍;无线激光通信中调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9 赵博文;视频无线激光通信实验系统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10 高卿;近地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电学部分的研究及实验[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86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086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