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移动通信新型调制及非正交多址传输技术研究及设计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from the first generation (1G) to the fourth generation (4G) is a process from sound transmission to multimedia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With 4G entering the stage of scale commerce, 5 G mobile communication for 2020 has become a glob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otspot. Based on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863 Program),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the new modulation an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for 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is carried out. The project i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863 Progra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5G New Modulation and coding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 modulation technology is first analyzed, and the principle and key technology of the filter Multitone (FMT) technique, which is widely studied abroad, are analyzed. The FMT technology makes the frequency spectrum of each subchannel not overlap through the filter bank modulation technology. It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OFDM system which is sensitive to frequency offset, and FMT system can u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as OFDM system, thus greatly reducing the complexity of system implementation. However, because the FMT subchannel filter uses a 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lter which does not satisfy the ideal reconstruction condition, the receiver of FMT system needs complex equalization techniques.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design, real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matlab simulation platform are completed by setting up a simulation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he efficient transmission structure of FMT is designed and realized through the derivation of the formula of receiving and sending of FMT system, the polyphase decomposition of filter is realized, the sampling rate of each sub-filter is reduced, and the coefficient and computation are reduced. Secondly, aiming at the system structur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FDM and FMT, a new modulation scheme, CP-FMT based on cyclic prefix, is proposed, and the realization method of CP-FMT in time domain transceiver is deduc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ata cycle block, the distortion of received signal and spectrum leakage of transmitted signal are effectively prevented, the compatibility of frame structure of CP-FMT system and 3GPP-LTE frame structure is realized, and the simulation platform based on CP-FMT modulation scheme is built.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 that CP-FMT modulation improves the diversity gain and bit error rate of the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deal channel estim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mai)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P-OFDM.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金明;湖北农村移动通信现状及发展措施[J];湖北邮电技术;2000年02期
2 陶雄强;民族企业发展3G移动通信之思考[J];通信世界;2000年16期
3 ;移动通信又逢革命时[J];数字通信;2000年10期
4 陈丽珊;亚信移动通信反欺诈系统[J];通讯世界;2000年08期
5 ;北京将举办“中国国际移动通信与网络展”[J];中国数据通讯网络;2000年12期
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2000年发展大计[J];移动通信;2000年01期
7 ;一个极具发展空间和潜力的通信传媒《移动通信》诚征合作伙伴[J];移动通信;2000年02期
8 ;江西移动通信率先推出新华社快讯声讯服务[J];移动通信;2000年04期
9 ;国家移动通信设备研发招标会召开[J];邮电商情;2000年20期
10 杨冬梅;浅议移动通信的起源及在我国我市的发展[J];甘肃科技;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移动通信》[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2 蒋同泽;;陆上移动通信的展望[A];IEEE北京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3 邓文东;曾钦海;;卫星定位及移动通信技术在物流方面的应用[A];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物流工程与中国现代经济——第七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4 王非;吕召彪;;机载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研究[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酆广增;;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第三届中国(北京)移动通信国际论坛技术总结(摘要)[A];中国通信学会学术会议总结汇编(一)[C];2003年
7 刘学观;汪一鸣;;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邓文东;曾钦海;;卫星定位及移动通信技术在物流方面的应用[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珠海分公司[A];实践与思考——二OO四学会文集[C];2004年
10 郭恒平;;浅谈移动IP技术与移动通信[A];2005年安徽通信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学龙;黑龙江移动通信[N];黑龙江日报;2004年
2 郑立琪 本报记者 王燕宁;尤肖虎:让我国移动通信有发言权[N];科技日报;2004年
3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尤肖虎○本报记者 王芳;移动通信产业江苏大有可为[N];江苏经济报;2006年
4 陈俊璧;未来十年移动通信的变革[N];中国电子报;2001年
5 ;营销与“我能”[N];大众科技报;2005年
6 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柯德川;北京要优先发展移动通信[N];光明日报;2001年
7 包国新;信威集团布局移动通信安全业务[N];人民邮电;2014年
8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郑茂清;发展移动通信促进人类沟通[N];湖南日报;2003年
9 孙晓胜;我国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移动通信市场[N];经济参考报;2002年
10 记者 康玉虹;关注绿色环保网络[N];吉林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鹏;移动通信数据挖掘关键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王恒;混能供电移动通信网络的节能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童恩;LTE移动通信系统能效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王延明;从牛马载信到移动通信[D];兰州大学;2010年
5 邓映峰;天津移动通信市场非线性预测及面向3G的发展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游思晴;平流层CDMA移动通信蜂窝网的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韩科锋;应用于2G/3G移动通信的多模发射机芯片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贺黎滔;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杨霖;移动通信中快速算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张立新;基于客户的移动通信品牌资产模型及影响机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昌鹏;移动通信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党永亮;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华;高速移动通信场景下基于LTE-A中继系统的资源调度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陆建飞;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预测方法与软件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旭;TDD-LTE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陈博;移动通信网络全生命周期的资源配置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徐东建;基于移动通信数据处理的公安流动人口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郭欢;基于Agents的移动通信市场管制设计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9 王镭;移动通信大话务场景下多网协同保障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何志;新余市公众移动通信站址布局专项规划[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23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123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