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空间自旋目标宽带雷达干涉三维成像方法

发布时间:2018-07-24 18:00
【摘要】:空间目标三维成像可为目标的特征提取、分类与识别提供重要依据。基于L型三天线干涉成像原理,提出了一种宽带雷达条件下空间自旋目标干涉三维成像方法。首先,分析了雷达发射线性调频(LFM)信号条件下,空间自旋目标在距离-慢时间平面上的成像特点,建立了基于距离-慢时间平面的空间自旋目标干涉三维成像模型;其次,针对建立的干涉三维成像模型中,不同散射点的回波在距离-慢时间平面上会相互交叠的问题,对回波曲线分离、交叉点处理以及一维距离旁瓣的影响等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解决方法,从而获得目标三维图像。与已有方法相比,该方法可有效克服单基雷达三维成像无法获得目标各散射点真实三维位置以及在双/多基雷达三维成像时多部雷达回波联合处理较困难的问题。最后,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of space targets can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feature extraction, classification and recognitio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L-type three-antenna interferometric imaging, a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method for spatial spin target interferometry in broadband radar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spin target on range-slow time plane are analyz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adar transmitting LFM (LFM) signal,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model of spatial spin target interferometry based on range-slow time plane is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echoes of different scattering points overlap with each other in the range-slow time plane, the separation of echo curves, the processing of intersection points and the influence of one-dimensional distance sidelobes are discussed. The solution is given to obtain the three-dimensional image of the target.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methods,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problem that the 3D imaging of single ground radar can not obtain the true 3D position of each scattering point of the target and the difficulty of joint processing of multi-radar echo in the 3D imaging of dual / multistatic radar. Fin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71475,6147138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5M570815)~~
【分类号】:TN957.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跃权,马晓岩,江晶,王新智;宽带雷达网结构模型与传输实时性分析[J];雷达与对抗;2004年01期

2 谢跃权,马晓岩,江晶,王新智;宽带雷达网的结构模型与传输实时性分析[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4年01期

3 蔡颖,杨宗凯,唐进;基于小波的宽带雷达信号建模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8期

4 陆智俊;;宽带雷达目标射频仿真及其应用[J];上海航天;2012年03期

5 张炜承;林钱强;陈曾平;;宽带雷达射频分时交替采样增益失配估计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6 吕静静;许家栋;;宽带雷达动态目标建模及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6年07期

7 计科峰,匡纲要,黄继军;高频区复杂目标宽带雷达特征信号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5年06期

8 陈希信,刘刚;宽带雷达信号检测技术研究[J];现代雷达;2005年08期

9 杨文军;徐泳;王峰;向勇奇;;宽带雷达系统失真补偿信号的提取方法[J];现代雷达;2006年05期

10 肖建峰;黄培康;文树梁;;一种宽带雷达相干检测的新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詹武平;周国栋;曹毅强;刘成;;基于光学与宽带雷达测量的脱靶量融合处理方法[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刘辉;陈建云;杨湘;王跃科;;基于位置信息的宽带雷达多亮点联合检测[A];探索创新交流--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4年

3 陈大海;胡元宁;吕幼新;;一种宽带雷达数字化接收机的设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4 章华銮;王盛利;;宽带雷达信号接收波束形成的方法[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问翔;宽带雷达距离扩展目标检测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黄巍;宽带雷达实时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万永伦;宽带雷达信号产生与处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赵建宏;低空目标探测及宽带雷达信号检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夏宇垠;宽带雷达目标时域检测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涛;宽带雷达检测的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戴奉周;宽带雷达信号处理[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国庆;宽带雷达直接解调原理与实时脉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李丽亚;宽带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帅;宽带雷达的声光相关后端信号处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张章;基于声光处理的宽带雷达信号相关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3 蔡武;宽带雷达目标的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4 贾世功;宽带雷达目标检测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林;宽带雷达的数据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2年

6 王颖;宽带雷达数字接收机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7 陈芳芳;地基宽带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张蕊;宽带雷达低截获抗干扰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9 薛俊杰;地基宽带雷达系统仿真与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陈建康;宽带雷达数字化波形产生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42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142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a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