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多测量向量模型的下视三维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发布时间:2018-07-31 14:39
【摘要】:基于压缩感知的下视三维合成孔径雷达(DL 3DSAR)成像算法可以采用低于Nyquist采样率的采样数据实现平台正下方的高分辨成像。但是已有的算法在跨航向重构时采用的大都是单测量向量(SMV)模型,存在重构耗时长、受噪声干扰大的缺点。从单测量向量的推广形式即多重测量向量(MMV)模型出发,将DL 3DSAR中的跨航向处理与沿航迹向处理顺序交换,利用多重测量向量恢复具有相同稀疏结构的跨航向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MMV模型的DL 3DSAR成像算法。相比于SMV模型的DL 3DSAR成像算法,该算法在运算时间、抗噪性能及重构精度方面均有所提高,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Abstract]:Compression sensing based downlooking 3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L 3DSAR) imaging algorithm can implement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directly below the platform by using sampling data below the Nyquist sampling rate. However, most of the existing algorithms used in cross-course reconstruction are single measurement vector (SMV) models, which have the disadvantages of long reconstruction time and large noise interference.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form of single measurement vector (MMV) model), the cross-course processing in DL 3DSAR is exchanged with the sequence along track processing, and the cross-course signal with the same sparse structure is recovered by using the multi-measurement vector. A DL 3DSAR imaging algorithm based on MMV model is proposed. Compared with the DL 3DSAR imaging algorithm of SMV model, the algorithm improves the computation time, anti-noise performance and reconstruction precis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is effective.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71386,61631019)
【分类号】:TN957.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湘金,王磊,彭海良,吴一戎;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历史及趋势[J];测试技术学报;2000年02期

2 吴一戎,朱敏慧;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0年02期

3 袁孝康;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上海航天;2002年05期

4 谢列宾,王贞松;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压缩的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2年12期

5 冷雪飞,刘建业,熊智;合成孔径雷达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J];传感器技术;2004年10期

6 ;2005年中国合成孔径雷达会议在南京召开[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5年04期

7 赵玉洁;张坚;;2005年中国合成孔径雷达会议在南京召开[J];电子科学技术评论;2005年06期

8 王腾;徐向东;董云龙;张莉;苏伟;;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舰船电子工程;2009年05期

9 巨文珍;王新杰;;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J];世界林业研究;2009年05期

10 许伟武;许鑫家;;居高临下洞察秋毫——国外小型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近况[J];国际航空;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光沿;;国外合成孔径雷达发展现状[A];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浩;于小红;;空间合成孔径雷达原理及其抗干扰技术[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高莉;;浅述合成孔径雷达新技术的发展[A];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志鑫;;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及发展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唐智;周荫清;李景文;;曲线合成孔径雷达原理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全国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刘志刚;张伟;陈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进展与趋势分析[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七)——地球物理与核探测[C];2011年

7 张嵬;;一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金星表面形貌成像覆盖性分析方法[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C];2011年

8 叶伟;贾鑫;刘树贤;;编码调频斜率合成孔径雷达信号抗干扰仿真[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9 马永华;王建国;徐三元;;一种双通道合成孔径雷达抗干扰方法[A];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论文集[C];2003年

10 梁海宽;戴树岭;;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回波模拟器的工程实现研究[A];第五届全国仿真器学术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许伟武;一磅重纳米合成孔径雷达问世[N];中国航空报;2006年

2 许伟武;诺·格公司演示世界首部合成孔径激光雷达[N];中国航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剑兵;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昕;合成孔径雷达原始回波频域模拟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张佳佳;多发多收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陈朝焰;合成孔径雷达地面运动目标检测性能改善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蔡永俊;调频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研究与系统实现[D];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6年

6 刘志坤;合成孔径雷达用于测雨的算法及天线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7 黄广民;数字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

8 唐波;合成孔径雷达的电子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5年

9 张祥坤;高分辨率圆迹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机理及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10 王新民;合成孔径雷达原始回波模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学明;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许平;弹载双基地SAR的BP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梁思嘉;直升机载ROSAR低空环境感知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许斌;基于多片TMS320C6678的SAR斜视实时成像实验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刘毅;激光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李银斌;非均匀快速傅里叶变换及其在SAR成像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7 陈格格;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8 杨莎莎;SAR海面目标回波仿真测试系统设计与开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郭令霞;圆柱扫描式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10 李锋;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55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155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0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