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紫外光NLOS通信的机群间通路快速恢复算法

发布时间:2018-08-06 14:57
【摘要】:为了研究直升机编队飞行在链路中断或节点中断情况下的路径恢复,基于紫外光非直视通信的路径损耗,采用Dijkstra算法寻找网络连通性的前提下直升机编队飞行通信网络的最优路径,通过节点移动来实现链路中断或节点中断时的路径恢复。通过理论以及仿真分析,得到了最优路径在不同链路断开时的路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算法虽然在节点移动时需要花费2s~3s的时间,但是与路径重寻方法相比,3跳和4跳节点的链路收敛时间能够有效减小0.2ms和0.4ms,路径权值同样能够减小20d B和45d B,因此该算法具有可行性。这一结果对机群间路径快速恢复的研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path recovery of helicopter formation fligh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ink interruption or node interruption, the path loss of non-direct viewing communication based on ultraviolet light is studied. The Dijkstra algorithm is used to find the optimal path of helicopter formation fly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 under the premise of network connectivity, and the path recovery when the link is interrupted or the node is interrupted is realized by the node movement. Through theoretical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optimal path recovery is obtained when different links are disconne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takes the time of 2s~3s when the node moves. However, the link convergence time of 3-hop and 4-hop nodes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by 0.2ms and 0.4ms.The path weights can also be reduced by 20dB and 45dB, so the algorithm is feasible. This result has certain application value to the research of fast recovery of inter-cluster path.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433110) 陕西省教育厅产业化培育资助项目(2013JC09) 西安市碑林区科技计划资助项目(GX1617)
【分类号】:TN9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桂华;紫外光通信[J];现代通信;2000年04期

2 陈薛刚;占光;;紫外光通信的军事应用研究[J];国防科技;2010年03期

3 李霁野,邱柯妮;紫外光通信在军事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5年04期

4 庞华伟;刘天山;;紫外光通信及其军事应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2期

5 汪科;肖沙里;李晓毅;周志斌;赵光;;紫外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5年12期

6 李霁野;邱柯妮;王云帆;;自由大气紫外光通信中几类光源的比较和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6年09期

7 唐义;倪国强;张丽君;李永成;;非直视紫外光通信单次散射传输模型研究[J];光学技术;2007年05期

8 张炜;李霁野;;紫外光通信系统中的视频传输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06期

9 王丽辉;王孝坤;;提高紫外光通信系统灵敏度的新方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12期

10 孙晓燕;谭洁;;航空紫外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J];兵工自动化;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尹红伟;贾红辉;杨俊才;杨建坤;;高速紫外光通信系统发射装置研究[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孙庆;;紫外光通信在未来战场中的应用[A];2007年中国青年光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海良;贾红辉;常胜利;杨建坤;;紫外光通信系统在火炮控制终端系统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贾红辉;杨俊才;沈志;兰勇;;紫外光信息传输中调制技术的研究[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罗畅;李霁野;陈晓敏;;无线紫外通信最大后验概率均衡[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海良;紫外光通信系统传输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赵明宇;紫外光通信大气传输特性和调制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肖后飞;紫外光通信系统传输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锋;紫外光通信系统中低速率语音编码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2 蓝玉侦;紫外光通信系统解调技术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冯平兴;紫外光通信信道散射模型研究及实验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赵明;高速率紫外光通信系统接收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朱雅;紫外光通信图像分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0年

6 孙剑平;舰艇紫外光通信系统顶层设计和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7 李义文;自由大气紫外光通信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8 张文博;紫外光通信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汪新勇;紫外光通信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王兴涛;日盲紫外光通信系统的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68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168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7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